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交流
作者:汪靈芝
【摘要】本文針對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針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推動進行分析,並結合當前的實際,探討多媒體技術下,小學美術教學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
【關鍵字】美術教學學生興趣交互式
一、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有效教學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突發猛進,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教育教學中,極大地方便了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的授課,推動了美術教學從傳統授課向交互式授課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1.素材豐富,容易引發學生共鳴。在傳統小學美術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素材主要是課本和一些基本的教具,教師根據頭腦中的既定形象用語言表達出來,向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傳達,同時,教師要求學生予以反饋。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學生,這種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在較短時間內,學生的整體美術素質很難有較快的提升,這也是推動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大助推力。
在信息技術下開發出來的多媒體技術和各類軟件,不斷運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中,這給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帶來了更多具象性的內容,為教師的授課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素材,包括圖片、視頻、模型等等。比如,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某一時代某位畫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比教師單純的向學生口頭傳達,更能引發學生的思維共鳴。學生可以在課堂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窺古探今,伸展思維的雙翼,馳騁於繪畫的曆史長河中,欣賞各個時期大師們的作品,學生的審美水平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這種潛移默化,是傳統教學模式根本無法比擬的。
2.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小學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素材,促進師生之間的共鳴;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增進課堂互動,提高教學效果。學生興趣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掌握的經驗多少。
根據美國視聽教育家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具體經驗著手,將具象的經驗傳達給學生,在反複的具體經驗中,幫助學生從具體經驗向抽象經驗進行轉化。這個過程,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利用位於“寶塔”中層的視聽媒體,也就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突破語言和符號的限製,衝破時空的牢籠,讓學生更好更快地獲取具體的經驗。
通過該理論我們得知,並向抽象經驗加以轉變,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美術水平和專業素養的目的。這與我們所倡導的將多媒體技術運用於小學美術教學的做法,是不謀而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