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賞詞析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核心(1 / 2)

賞詞析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核心

教學交流

作者:石玉傑

【摘要】閱讀教學中理解文本的途徑眾多,作者所要闡述的是如何通過賞詞析句來直奔中心,實現高效的課堂策略。

【關鍵詞】關鍵句段精美字詞優美修辭潛台詞

語文教學裏曆來“讀”占鼇頭,讀的形形色色,讀的花樣繁多,無疑讀對深入理解文本是一條有效的捷徑。然而隨著篇幅的越來越長,文本的變幻,讀中如何賞詞析句,直奔文章中心顯得尤為重要。合情合理的賞詞析句能使語文課堂高效低耗,文味更足,這是走進文本核心的直通道。

一、抓關鍵句段,力撥千斤

文章一般篇章結構上會有中心段或中心句點明中心,多在結尾或開頭。在教學中對這些關鍵句段進行賞詞析句,讓學生領會附著在這些句子上的情感,可以逐步讓學生覓得學文的“九陰真經”,就好像漫天飄雪、天地茫茫之際,呈現的一條鄉間小道,伸展到要去之所。

例如《裝滿昆蟲的衣袋》最後一段句子: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在精讀之前出示句子個別讀。男女生讀,讀後說說有何感受,讀出了什麼問題。孩子們很容易說:法布爾能成為科學家是因為他對蟲子的喜愛。那這裏用的是什麼詞?癡迷。怎麼樣叫癡迷?為什麼說法布爾對昆蟲是癡迷的?前兩個問題讀句子,查詞典就可以解決,後一問題需要孩子去精讀課文,並練習概括,即把全文的線拎了出來。事實上文章就是圍繞法布爾癡迷昆蟲幾件事來組織材料的。同是“迷”,從小時的著迷到少年時的迷戀至長大後的癡迷,是他走進科學殿堂原因所在!這一課的脈絡理清了,人文情感教育即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也達到了。每學完這課一個事例即可以出示此關鍵句讀,通過賞析走進文本核心。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最後一段: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出示,生個別讀。齊讀。給、拿為何加引號?著重強調的作用!給什麼,誰給誰?拿什麼,誰拿誰的?聯係文章標題說說,誰給誰什麼?誰又拿誰什麼?再精讀課文,便抓住了“給”與“拿”的線,拎起了全篇。

二、尋精美字詞,巧析文意

語言文字內在隱藏的情味、意蘊、理趣會躍出文本文字之外,孩子循著文字探尋文字內在的意蘊方可深入文本核心。

《第一朵杏花》中“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一個“又”字,你讀出了什麼?孩子會說不止一次呀。他為什麼一次又一次的看杏花呢?聯係上一自然段知道竺可楨看花、數花多麼細致啊,這究竟為什麼?再次PPT放大出示句子,品讀。出示竺可楨人物介紹——著名的物候學家。孩子進一步明了是科研的需要,研究物候學需要細致入微的常年精確觀察。任何科學的東西來不得半點馬虎!這一課的主旨通過一個“又”字折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