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引導法”為初中科學課堂插上隱形的翅膀
教學交流
作者:沈軼飛
【摘要】初中生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他們思維活躍、性格活潑。初中科學又作為一門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係的學科,為開闊學生視野、激活學生思維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但是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呢,筆者結合平日的教學體會,認為可以采用“快樂引導法”,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橋梁,提高課堂有效性。
【關鍵詞】快樂引導法初中科學
從新課標規定的課程性質,可以看出初中科學課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傳統的填鴨式的初中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更是使課堂氛圍得不到激活和提升,而基於初中生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更應該注重初中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引導學生打開自己發散思維,以下是筆者關於這門課程結合“快樂引導法”的幾點教學體會:
一、和諧向上,創“快樂”情境
在教學中,由於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為學生創設氛圍。
初中生思維敏捷,同時自製能力較差,所以如果要求他們將課堂上的45分鍾都集中注意力,是有點困難的,所以可以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氛圍和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投入到情境中來,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積極向上,努力探究問題。比如在教學“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時候,我隨手帶來了一個陶瓷的小碗,裏麵裝了三分之二的水,再拿了一個筷子,此時我跟學生們說道:“同學們,我們生活中經典的一個畫麵產生了,我們時常在夏天喝汽水的時候發現,筷子放到裏麵怎麼折了起來?當我們拿出來時,發現筷子還是好好的。”說著,我又進行了演示,並且讓學生上台仔細觀察。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明顯感覺到一堂科學課的時間過得很快,而且課堂目標完成的同時,學生還感受到了上課的快樂。
由此可見,創設良好的情境,有助於課堂氛圍的和諧向上,學生在教師所構建的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有助於他們徹底打開自身的開放思維,並且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分層教學,因“快樂”施教
分層次教學法是初中階段經常會用到的教學方法,基於學生之間存在的普遍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法有助於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
比如在學習“常見的植物”之後,我將學生帶到了校園的小花園裏,這時候正值春天,學生們看到萬物複蘇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時,非常欣喜,這時候我讓幾個平日裏比較內向的學生先來介紹一下我們看到的樹葉有哪些,分別是什麼形狀,他們回答之後,我讓班裏的幾個活躍分子探討一下一片完整的樹葉上有什麼特征,這時候課堂氛圍非常濃厚,有的學生說在樹葉上看到了“脈絡結構”,還有的說“原來樹葉有很多種不同的顏色”,經過這一堂課的探索,我讓班上個別很愛思考的學生想一想樹葉的生命特征,學生提到:“樹葉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會有成長、成熟、凋落的過程。”“從中你們能聯想到什麼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有學生回答道:“讓我想起了,時間是易逝的,我們應該珍惜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