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什麼是心髒支架植入手術?
專家解答:
心髒支架手術,是最近20年來開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髒動脈阻塞的新技術。簡單地說,心髒支架手術治療的過程是穿刺血管,使導管在血管中前行,到達冠狀動脈開口處,用特殊的傳送係統將支架輸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放置、撤出導管,結束手術。病人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接受手術,一般在穿刺24小時後就可以下床,手術過程並不複雜,一般術後三天即可出院。但做了支架還可繼續“長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得血管腔再度狹窄。而最新的有藥物塗層的支架,可使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由原來的20%降低到10%以下,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架起了生命通道。
心髒支架有很多種,現在認為理想的支架應具備以下特征:①表麵積小,靈活;②示蹤性好;③頭端小;④不透x光;⑤抗血栓;⑥生物相容性好;⑦擴張性能可靠;⑧支撐力好;⑨覆蓋好;⑩符合流體力學。目前應用的支架中,沒有一種支架能夠完全滿足上述所有特點,每種支架都有各自的特性,熟悉各種支架的特性是保證介入治療成功的保證。
心髒支架手術後注意事項:
(1)患者應堅持服藥,注意自我觀察。支架手術後,常常需要服用較多種類和數量的藥物,如果發生皮膚或者胃腸道出血、疲乏無力等症狀,應帶上出院總結和所服用藥物的資料盡快去醫院就診。支架病人接受其他治療,需要停用所服用藥物時,需要與心髒科醫生商議後決定。
(2)要定期檢查。包括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血黏度等。如果這四項指標不能保持在較好水平,患者在半年左右就會麵臨複發危險。原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腦血管病的病人,更要重視原發病的治療和定期檢查。即使沒有原發病,也要每2~3個月複查一次,如果指標高於正常範圍,就要積極采取治療措施。
問題2.支架的壽命是否有限呢?
專家解答:
一些病人為支架的使用壽命而擔心,其實這是不必要的。支架沒有所謂的“使用期”或“壽命”,那是非專業人士的說法,隻有一個再狹窄問題,一般均在半年以內發生,普通裸支架的再狹窄率為20-30%,藥物塗層支架再狹窄率為10%左右,但嚴重的需要處理的再狹窄並沒有那麼多,若半年不發生再狹窄,此後植入支架的部位一般也就不會發生再狹窄了,當然也就不需要再處理了。但患者血管的其他部位可能還會出現新的病變,這是另外的問題,如果心髒栓塞特別嚴重,最好選擇“搭橋手術”,即人造一個血管的新“路”,讓血液繞過堵塞的部位,達到流通的目的。
問題3.什麼是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專家解答: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顧名思義,就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闊內動脈,下肢的大隱靜脈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將狹窄冠狀動脈的遠端和主動脈連接起來,讓血液繞過狹窄的部分,到達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應,進而達到緩解心絞痛症狀,改善心髒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延長壽命的目的。這種手術稱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是在充滿動脈血的主動脈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間建立起一條暢通的路徑,因此,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在心髒上架起了“橋梁”,俗稱“搭橋術”。
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已有三十多年的曆史。冠狀動脈搭橋術一般來說適用於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冠心病患者。
專家建議:由於動脈搭橋損傷大,技術要求高,手術更難,但遠期效果較大隱靜脈好,適用於年輕病人。一般情況下,80歲以上老人可單獨使用大隱靜脈搭橋,55歲以下可考慮全用動脈搭橋,其他年齡可用一根乳內動脈加上大隱靜脈。
問題4.冠心病介入治療後應該注意什麼?
專家解答:
冠心病病人介入手術前應根據醫囑用藥並做好充分休息,手術當天早晨禁食,術前要排空尿液,術後應在以下幾方麵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