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預防的,因為神經衰弱的病理生理特征是大腦的輕度功能障礙,而不是腦的器質性病變。
從病因來說,神經衰弱是由於精神因素引起的。但在同樣的精神因素作用下,有的人可以發病,而另外一些人卻安然無恙,說明又和每個人的性格素質和對外界環境的改造能力和適應能力有關。如果我們能避免或減少不良精神因素對入的影響,或提高人體對外來有害因素的改造和適應能力,則可以減少或避免神經衰弱的發生。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精神創傷和不良刺激,問題在於能否正確認識、正確對待,在於能否善於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變壓力為動力,持續地保持樂觀情緒,胸懷寬廣。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培養良好興趣,保持良好的情緒,學會科學用腦,注意勞逸結合,進行體育鍛煉,注意腦的衛生保健、營養外,還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斷提高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如能這樣,就能預防神經衰弱的發生。
1.提高心理素質,增強機體的自我防衛能力神經衰弱的發生與患者的個性特點密切相關,而患者的個性,不是固定不變的,具有可塑性,經過後天環境的教育和鍛煉,是可以改變的。為了預防神經衰弱的發生,必須首先對不良個性進行改造。譬如,弱的神經類型的人比較孤僻,沉默少語,敏感多疑,不善交往,好獨自幻想,缺乏信心,好生悶氣等。要改造這種個性,必須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逐漸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多參加集體活動,擴大眼界,在各種實際生活中,培養其生活能力,並培養勇敢和自信,使這種個性朝著健康的方麵發展,這樣就會變孤僻為合群,由興趣狹窄變為興趣廣泛,變多疑為開朗,變膽怯為勇敢,由對生活缺乏信心變成充滿信心等。
2.培養良好的興趣
興趣有良好興趣與不良興趣之分。良好的興趣,不僅能增強大腦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可預防神經衰弱的發生。從事任何活動,如果懷有濃厚的興趣,可以做得又快又好,且可持續較長時間而不感到疲勞;相反,如果缺乏興趣,就不容易做得又快又好,且很容易出現疲勞,甚至很難繼續下去。如果勉強去做就會造成大腦功能紊亂,長此下去,就有可能發生神經衰弱。
3.保持良好的情緒
情緒可分為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兩種。消極情緒使人精神不振,體力下降,悲觀失望,垂頭喪氣,所謂“愁悶瞌睡多”,就是指這種情緒,這種情緒對健康是非常有害的,長期如此會導致神經衰弱。積極情緒使人精神煥發,體力增加,精力充沛,奮發向上,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指這種情緒,有益於人的心理健康。
4.注意睡眠衛生,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1)保證睡眠時間:如果睡眠時間不能保證,就會直接影響大腦功能。睡眠時間和人的年齡、健康、氣候等條件有關。一般認為到了古稀之年,睡眠時間應較長一些,如身體有病,可適當的多睡一些,氣候炎熱,增加午睡時間,對大腦是有益的。
(2)注意睡眠質量:睡眠良好與否,不能單純用時間長短來衡量,還應看睡眠的質量如何。所謂睡眠的質量,就是指睡眠的深度。充分的熟睡,才會使人消除疲勞,使體力得到恢複,保持精力充沛。
(3)按時睡眠:按時睡眠,意味著和睡眠周期同步化,隨著晝夜交替,有規律地工作和睡眠,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到了睡眠時,就會自然進入睡眠。到了起床時,又會自然醒來,就如同日落日出一樣有節律。
(4)克服不規則的睡眠:睡眠不規則,就意味著自己在撥亂體內生物鍾,時間一長必然會影響覺醒和睡眠的節律性。例如,有的老人不分晝夜地打麻將、看電視,如果是短期行為,對心身影響不大,如果經常娛樂時間過度,就會影響心身健康。
5.加強體育鍛煉
臨床經驗證明,不少神經衰弱的老人和長期忽視體育鍛煉有一定關係。每天有運動,能促進良好的睡眠,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心肌的肌肉功能,加快血液流速,從而大大改善大腦、心髒本身和全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器官功能,加快新陳代謝的進行,使體質健壯,精力充沛,從而減少神經衰弱等慢性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