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息規律:人體存在的生物鍾決定了人的所有生命活動都按一定的周期規律變化。人體的生理指標,如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以及血糖、尿量、內分泌激素、膽汁的分泌和排泄等,都隨著晝夜的規律有節奏地變化著。認識了自然界和人體關係的客觀規律,就應當養成有規律的睡眠習慣,按時起居。
(3)講究衛生:保持臥具衛生也很重要。被褥除要定期拆洗、保持清潔外,還要注意勤曬太陽、消毒去潮,常曬被褥可使其柔軟舒適,且紫外線照射還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
睡前要安神定誌,做到思想平靜,情緒平和,不做劇烈運動,不吸煙,不喝茶,不飲酒等。
睡前熱水洗腳或溫水洗澡,講究衛生。每天睡前進行溫水洗澡,水溫比體溫高l~2℃即可,溫水浴可使全身血管輕度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質量,減輕緊張情緒,有利於疾病康複。
(4)睡眠時間:人的睡眠時間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不同年齡、體質、習慣、季節和體力消耗等因素而定。每天要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中老年人的睡眠時間可短些,但不宜少於7小時,而且中午的午睡是必要的,既有利於健康,又可防止中風的發生。同時要堅持按時上床,醒後即起,天長日久,形成規律,一到入睡時間,就會感到困乏,增強睡眠效果。
(5)睡眠枕頭:一般而言,枕頭的高度以躺臥時頭與軀幹保持水平為宜。枕頭高度在6~9厘米時,能獲得高質量的睡眠。正常人頸椎的排列,呈向前彎曲的生理曲線,睡眠時,也要求適應這個生理彎曲。過高的枕頭破壞了這種平衡,仰臥時枕頭過高,就如站立時低頭位,因頸部過於屈曲,還可壓迫頸動脈;妨礙其血液循環。如中老年人睡過高的枕頭,因腦部血液不暢,往往易形成腦血栓。如果枕頭太低,頭部的血管會充血,有發暈、發脹感覺,或顏麵浮腫。
(6)睡前進食要合理:睡前進食一不宜過飽,二不宜過少。二者都可使人感到腹部不適,或為腹脹,或為饑餓而影響睡眠,中醫學所說“胃不和則臥不安”,也就是指這個意思。有關研究表明,充分攝取蛋白質、脂肪和鈣質,有利於睡眠。因為脂肪進入人體後,腸內會分泌消化腺激素,使胰腺、肝髒的活動加速,促進膽汁、胰腺的分泌,提高消化吸收效果。同時,腦神經中也會分泌一種類似消化腺激素的物質,以誘人入睡。大腦中會有和嗎啡作用相同的物質分泌,從而起鎮靜催眠作用。至於脂肪的選擇,以攝取植物性脂肪為好。
鈣質對人的精神狀態也有影響。血液中鈣質偏低時,人會顯得焦躁不安、易怒、對小事斤斤計較。嚴重時,還會出現抽搐、驚厥等症狀。含鈣高的食物比較多,如骨頭、牛奶、蛋、海藻類等。所以神經衰弱失眠的患者,往往焦躁不安而難以入睡,晚餐應注意攝取充分的蛋白質、脂肪、鈣質。有的報道說,每晚睡前喝一杯牛奶可以誘人人睡。
當然,睡前不宜喝咖啡、濃茶,因為它們均含有咖啡因,能夠刺激大腦的覺醒中樞,使人興奮,這對失眠者來說r無疑是雪上加霜。有的朋友問,酒可催眠,睡前可以喝酒嗎?自古以來,睡前飲酒作為催眠的方法之一,在民間廣為流傳。乙醇對大腦的神經係統有雙層作用:少量乙醇對大腦起抑製作用,可以使人昏昏欲睡;過量乙醇,反而使大腦興奮。至於多少量的乙醇可起安定作用,沒有統一的標準,這要因人而異。需注意的是,乙醇是一種高度成癮性的東西,一不小心就會中毒、上癮,而導致沒有乙醇便睡不著的後果。有些人枕頭旁邊經常放著一瓶酒,是乙醇中毒的起因。因此,將睡前飲酒作為催眠方法是不大可取的。
(7)睡前的放鬆方法:神經衰弱的失眠者,往往是頑固性失眠。患者每到晚上,就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越緊張也就越無法入睡。對於這類失眠者來說,使其神經放鬆,至關重要。
放鬆方法很多,比如聽音樂、自律訓練等。這裏介紹一種冷熱交替治療,對失眠可能有些幫助。首先準備2隻深臉盆,一隻裝40℃左右的熱水,一隻裝20℃左右的冷水,水量則以膝蓋以下為宜。將兩腳伸人熱水中泡5分鍾左右,然後泡人冷水裏1分鍾左右。交替進行3次。最後在泡過熱水後停止。這種冷熱交替浴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緊張,消除疲勞,有利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