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球經濟帶入深淵的金融危機,“陣痛”了一年之後,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後危機時代”的新寵兒。美國、日本、歐盟等都將注意力轉向新興產業,並給予前所未有的強有力政策支持。國際金融危機後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各國走向經濟複興的選擇和重點,必將改變世界經濟增長的軌跡和舊有格局。
危機催生新產業革命
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各國都在尋找下一輪經濟增長的動力,開始大力關注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美國、日本、歐盟等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已經基本結束。在經濟增長方麵,如果再依靠傳統模式,通過資源和要素的投入來提高經濟增長的速度難度很大。所以,技術革命是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的深層次的動力。”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財政金融研究室負責人張岸元分析認為。
張岸元舉例說,進入新世紀以後,美國經濟之所以能持續較快增長的重要原因就是有了互聯網的技術,也就是說,IT革命帶來了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有學者在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原因時甚至認為,金融危機之所以在這個始點上爆發,就是因為IT革命引起的新的經濟增長的動力在逐步減低,而在這個始點上又沒有新的突破,但是與之相應的金融擴張卻仍在繼續。美國政府在采取拯救金融機構等應急措施的同時,希望通過節能環保等能源領域的革命能帶動美國走出這場危機。“從曆史上看,每一次走出經濟危機靠的都是技術革命。”
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據中國科技戰略研究院產業科技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峰介紹,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呈現出新的趨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納米、生命、信息、認知科學的融合,推動著人類整體認識能力的飛躍。同時,科技成果產業化周期縮短,造就了新的產業發展和超越機會。
劉峰梳理了當前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首先,技術創新和應用是新興產業的驅動力。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相應領域的重大科技突破的基礎之上。其次,有效的市場需求和產業基礎設施對新興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新興產業一般處於產業生命周期的萌芽期,在基礎科學和應用成熟度之間有較大差異,市場上存在許多相互競爭的技術,產品創新速度快,技術風險高,如何形成有效的市場需求,建設完善產業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是其最終能否發展壯大的必備條件。再有,政府強有力的扶持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新興產業在其發展初期,大多為缺少競爭優勢的弱勢產業,對這些產業進行必要的培育和扶持,是促使它們
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
各國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
在劉峰看來,政府的扶持的重點至少包括4個方麵:一是相關配套政策體係的建立;二是更多地表現在對這些產業的技術研發、支撐體係建設等創新投入上;三是注重產業鏈整體技術突破和聯動發展;四是引導新興產業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和集聚。張岸元也認為,政府的扶持主要表現在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方麵。政府的製度、規定和規製在引導技術研發方麵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政府可以通過規製的調整,在較短時間內人為地創造一個新的市場。而且,通常是通過政府的規製和疏導,調整力量,形成新的遊戲規則,人為地創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