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攻略(2 / 2)

各國搶占戰略製高點

美國:奧巴馬政府十分強調新能源、幹細胞、航天航空、寬帶網絡的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明顯看出美國期待著以新能源革命作為整個工業體係新的標誌性能源轉換的驅動力,發動一場新的經濟、技術、環境和社會的總體革命。

日本:把重點放在商業航天市場、信息技術應用、新型汽車、低碳產業、醫療與護理、新能源(太陽能)等新興行業。還製訂了長期的戰略方針“技術創新25”並加以實施,成為日本的長期發展戰略和科技政策指南。

英國:為了應對目前的經濟衰退,啟動了一項批量生產電動車、混合燃料車的“綠色振興計劃”,希望經濟盡快以“低碳經濟模式”從衰退中複蘇。

德國:政府批準了總額為5億歐元的電動汽車研發計劃預算,支持包括奔馳公司在內的3家研究夥伴,計劃在2011年實現鋰電池的產業化生產。

韓國:製定《新增長動力規劃及發展戰略》,將綠色技術、尖端產業融合、高附加值服務等三大領域共17項新興產業確定為新增長動力。

中國:高度重視信息網絡產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中的作用,並將之提升到新興戰略性產業“引擎”的高度。

“從曆次大的經濟周期看,都是以基本資源和能源改變、若幹標誌性新興產業興起為核心特征,最終引發全球各國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大的流動,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模式。所以,金融危機後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各國走向經濟複興的選擇和重點,必然將改變世界經濟增長的軌跡和舊有的格局。”劉峰說。

全球新興產業發展趨勢

談及全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態勢,劉峰預測:“全球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新材料等領域。”

信息技術在驅動了上一輪技術革命以後,勢頭始終不減,新一代寬帶網絡、智慧地球、雲計算、係統級芯片等新技術、新應用極有可能推動信息產業實現新的質的飛躍。信息技術同時還會帶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多個產業強勁增長,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以核能、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將持續突破,下一代核電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無疑將改變整個能源體係,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下降速度極可能大大超出預測,以智能電網、大規模儲能電池為代表的配套技術良好的預期將進一步拉動新能源提高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

以基因工程為代表的生物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向醫藥、農業等眾多領域廣泛滲透。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促進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改變整個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納米技術開始向應用研究及產業化邁進。納米印刷技術、微納結構光刻技術產業化前景明朗,將形成巨大的產業規模。

“隨著科學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新的重大突破,還會催生一係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劉峰判斷說。(資料來源:《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