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儼後,鄭畋回到了駐地,此刻,他的內心充滿了希望,他相信,大唐氣數仍存,隻要四方響應,戰士雲集,一定可以重振大唐軍威,奪回國都長安。
他馬上將所有的將領召集到了一起,準備商量一下行動計劃,所有的人都來了,這些軍隊將領已經聽說長安失守,也知道節度使大人到外麵去接皇上去了。
壯誌在我心,鄭畋咳嗽一聲,使會場安靜了下來,接著拋出了好消息,他有把握自己把這個消息說出來後,大家絕對會十分興奮。
鄭畋說:皇上已經把臨機專斷權交給了我,現在,我們可以召集關中兵馬,號召天下藩鎮,齊攻長安,到時,就是各位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了,想想看,到時候,你們便可永垂青史了!
鄭畋高興的看著手下的將領,他希望能聽到三呼萬歲的聲音,然後群情激烈,大有立馬出征之意。
可是,他聽到了一片唏噓聲。
什麼?皇上讓我們去收複長安,這不是笑話嗎?我們鳳翔能有多少兵力去與草寇的六十萬大軍抵抗。
他們全部搖頭,表示質疑,然後,說出了自己的打算:草軍現在氣焰正盛,我們不要當出頭鳥,等別的兵馬動了再說。
還有的說:咱們得學個烏龜,得縮頭時且縮頭。
在眾將士的怯懦裏,鄭畋的心一點點在變涼,他本來以為自己的這些將領可以倚重,在這些日子裏,他領著這些人訓練士兵,演練陣法,不就是為了今天能救國於將傾嗎?可是現在到了用兵之時,所有的人都在打退堂鼓。
他一急之下,猛然站立,大聲說道:難不成你們要我投降賊寇嗎?(諸君勸畋臣賊乎!)
鄭畋的憤怒如火山噴發,更是在說完這句後,發生了讓大家措手不及的事情。
鄭畋昏倒了!
大唐老了,鄭畋也已經老了,在這一年,他已經將近六十,做為一位下過鄉,流過放,受過刑的人來說已經是垂暮之年了。
憤怒和悲傷會同熱血衝上腦門,他感覺頭昏目眩,哄然倒地,倒地時,還砸在了欄杆上,將臉跌得血淋淋一片。
鄭畋這一昏,錯過了一場重要的宴會:在他昏了沒多久,鳳翔來了一群客人。
這是從長安來的大齊政治工作團,他們給鳳翔將領們帶來了齊國皇帝黃巢的赦罪書,上麵寫著:朝廷無道,如今,天下是我黃巢的了,也是諸位的,我們可以齊心協力的共創一個屬於大齊的新天地。
黃巢的聖旨打動了很多人,這些政治工作團所到之處,唐軍無不納款投降,現在,他們要來收服鳳翔了。
這是一個關鍵的地點,占領鳳翔,就等於堵住了李儼的回路。
所以,他們來了數百人,一來就把鳳翔將領給鎮住了,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鳳翔軍隊立馬同意,何苦呢,打打殺殺的破壞和平,影響和諧。
可還有一個問題,談判方的最高將領鄭畋已經昏倒在床,沒辦法鑒署合同。
這難不倒他們,他們商量之後,找了一個善於模仿鄭略筆跡的人,替鄭畋在合同上簽上了名字。
談判取得圓滿成功,接下來當然要舉行慶功會,為了助興,鳳翔的軍官們請來了音樂班子。
當音樂響起,歡樂的氣氛彌漫了開來,最快樂的當是長安的來客,任務順利完成,唐軍都是軟羊羊啊。
他們笑了,得意的笑了。
這笑聲很刺耳,鳳翔的軍官很傷心,史書上記載他們是聽著音樂開始悲傷起來,慶功的音樂應該是歡快的,可是,正是這歡快的音樂觸動了這些軍漢的心靈。
這些華麗的樂章是大唐盛世的見證,現在,他們卻要用來取悅低劣的反賊,要用她來埋葬偉大的唐朝嗎?
他們終於從內心深處喚醒了自己的羞恥心!
他們忍不住哭泣出聲,低頭揮袖抹淚!
大齊使者莫名其妙,這是幹什麼呢,剛剛氣氛還那麼好,怎麼說變就變了呢,他們問這些流淚的大漢有什麼不對,對方告訴他:我們的節度使大人突然得了重病癱瘓在床,不能參加如此盛會,所以想起來有些傷心罷了。
草軍使者放心了,原來如此。
他們吃完飯又匆匆上路,天下,還有許多沒有臣服的地方,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二天中午,鄭畋醒了過來,他搖了搖昏沉的頭,步出了府邸,大腦裏空白一片,茫然的不知所措,又似堵滿了東西,說不出口,倒將不出。
這時,他的隨從前來問候,順便向他報告了昨天齊國使者前來招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