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潼關失守(1 / 2)

公元88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此時正值初冬,凜冽的寒風帶走了秋天的最後一絲瀟涼。

通往潼關方向的官道上,枯草伏地,不時刮過的寒風,將地上厚厚的枯枝敗葉裹向空中,又搖曳著打圈落向遠處。

一支由幾十萬人組成的大軍,正浩浩蕩蕩的向西行進著,車輪的吱吖聲,甲胄的撞擊聲,伴隨著寒風的呼嘯聲,在蒼茫的大地間,顯得有些單調而壓抑。

前軍,黃巢騎在馬上,仰頭喝下一口烈酒,回頭,望了望身後不遠處的城池:虢州,臉上,浮現出了一絲快意。

勝利,永遠隻是屬於自信的人,僅僅隻是幾天,起義軍便兵不血刃,攻占了洛陽,虢州。

可是,黃巢的夢想,並不是東都,而是過了潼關,矗立在關中的那座舉世聞名的唐皇宮。

現在,黃巢正意氣風發的向潼關挺進,天氣很冷,可是黃巢的心,宛如一團熊熊烈火,每向前行進一步,黃巢就會心中激動難安。

從起事到現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黃巢經曆了太多太多,總算天無絕人之路,如今,起義軍已經幾十萬人,更有朱溫,林言,黃揆,孟楷等一幹猛將,想想不久之後,自己就會香透長安,這一刻,黃巢在心裏發誓:等將來一定做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而就在同一天,百裏之外的長安,李儼也沒有閑著,以宦官田令孜為汝、洛、晉、絳、同、華都統,率左、右軍東討。

十二月1日,潼關,清晨。

這一天,天氣晴朗,是冬日裏難得的好天氣,隻可惜,潼關上的人沒有這個好心情了。

兩軍同時開進,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潼關,中國曆史上有名的雄關,南據秦嶺雄障,北擁黃河天塹.史稱: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飛,在中國十大名關中排名第二。

第一關是山海關,山海關,不過是沾了長城的光,可是,在唐朝,潼關絕對是第一位的,此乃長安皇城的心腹之關,中土大唐的命門,也是大唐帝國最後的堡壘。

曆史已經證明,得潼關得漢中,失潼關,失天下,早在公元211年,曹操與馬超激戰潼關,曹操以沙築牆用水淋,於寒冬間一夜凍成堅壘,從而倚此擊敗馬超。

公元756年,潼關更是發生了建關以來最大的戰役,唐將哥舒翰駐守潼關,抵禦安祿山,本可倚天險以退來敵,卻不得已奉命出關,與敵決戰,最終導致唐軍大敗,潼關失守,玄宗夜奔,更讓一代佳人命喪馬嵬坡,令無數色鬼盡歎息。

正因如此,唐朝才自此落入衰敗。

一切的事實證明,如果哥舒翰死守潼關,安祿山未必能攻進長安。

仔細看看曆史就會發現,有難於上青山之蜀道的四川,往往是曆史大統一進程中第一個被吞的地方,而無數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從來都不缺乏被攻破的記錄.正所謂長城修在人心裏,文藝點說就是天險不足恃,雄關不足鋸。

這些道理,潼關守將張承範也是明白的,現在,他就站在潼關之上,觀察地形,布置防守任務。

來到這裏,他內心有一百個不情願,在路上,他也有一百個逃跑的理由和機會,但他還是來了.做出這樣的行為,無疑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隻可惜情況很不妙,在不遠處,是一夥從充州退回來的部隊,這些殘兵駐營關外,他們鬥誌已失,糧草將盡,要不是潼關內的守將像聽話,不見親娘死也不開門,他們隻怕早就逃竄入關了。

現在,張承範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帶來的三千精靈射手不說技藝如何,就是最最關鍵的東西:糧食也沒有!

李儼給他派了一個後勤部長:運糧官,可是,運糧官無糧可遠,裝病辭職了.他們隻好空著肚子上路,在經過華州,準備進去補給一下,卻發現華州城內已經千山鳥飛盡,刺史鑽山洞了。

走入府庫,裏麵空空如也,到了糧倉,萬幸,竟然還有一些餘糧,他們搶將入手,左扒右拉,終於搞了點糧食,大家一分,每人三天口糧,還得省著點吃,碰到李大嘴那樣的主,一天得給吃沒了。

呼乎哀哉,內牛滿麵兮,我泱泱大唐,竟然要靠這三千精靈射手,三天半飽之食來挽救了。

張承範的心無比淒涼,他一邊叫人加固工事,一邊期盼著長安能及時送來糧草與援兵,他望著無精打采的手下,和遠處如雲集風卷而來的草軍,不敢去想象接兵後會是什麼情形。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張承範在鬱悶中,等來了黃巢,兩軍幾乎沒作任何交流,戰鬥便打響了!

潼關外前沿陣地,中午,駐在關前的部隊與黃巢的草軍發生了接觸戰,一邊是糧草缺乏,士氣全無的唐軍,一邊是踏鼓聲而來,氣勢如虹至的草軍,勝負是不用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