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潼關失守(2 / 2)

可憐張承範一馬當先,率領著守關將士抵擋了半天,隻是敵勢太眾,黃巢親臨陣前,草軍遍布山野,旗如雲,勢如火,呐喊如驚雷,險致華山石裂,黃河水沸!

就連在長安的李儼也感覺到了強烈餘震。

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鮮血,染紅了山崗,浸透了盔甲,到了太陽快下山時,唐軍終於抵擋不住,在張承範的命令下,他們燃掉了營房,開始後退。

在潼關的正前麵,有一道天然的濠溝,深達數米,寬丈餘,左邊,是一處山穀,平時人煙不至,灌木長藤滋意生長,結成了一道厚厚的草木隔離網,人稱禁穀。

這是大自然送給潼關兩道屏障,可是第二道,竟被唐軍自個摧毀了。

關前唐軍被擊潰後,紛紛後逃,濠溝他們過不去了,情急之中的唐軍,衝向了禁溝。

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張承範被此情此景啟發的悲痛莫名,自己的天險已去其一,本來不多的兵馬不得不分出一部調往禁穀進行把守。

他知道,自己終於要麵對敵軍的正麵攻擊了。

在迎敵前,他給李儼寫了封信:皇上,從離京那天算已經六日,現在一個兵影都沒看到(甲卒未增一人),星點粥味都沒聞到(饋餉未聞),現在,巨敵已經到了關前,我以三千兵對六十萬,哪裏有什麼勝算?潼關失守,我就是投身油鍋又何惜,但是朝遷宰相謀臣們就不會感到羞愧嗎,我聽說,大家都要讓你西逃至蜀中,如果你一動,天下就會馬上崩解,我在戰死之前,冒死請皇上盡快與朝中大臣商量,緊急征兵前來救援,這樣,大唐江山可保,黃巢步安祿山之死,我也免哥舒翰之恥。

張承範還做著最後的夢,他料想李儼必能為他的這一封信打動,從而派來增援,隻是,他不知道,自己的信不過徒增恐慌,直接催促李儼走上逃亡的道路罷了。

公元880年十二月五日早晨,潼關。

戰鬥,已經持續了三天,現在攻守戰已經結束,張承範敗了,雖然他糾集村民,運石汲水,將潼關進行了補強,雖然他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發給士兵鼓動士氣,雖然他及時調動兵馬防守禁穀,可他仍然敗了,草軍填濠溝,過禁穀兩麵夾攻,攻勢如巨浪拍岸,綿綿不絕。

潼關的守兵做出了頑強的抵抗,箭打光了,就用石頭,石頭砸光了,就用磚頭,磚頭沒了,就脫下鞋子往下砸,一直到無器可用,一直到城門被草軍焚燒成燼.在大勢已去後,他們潰散了,張承範換上了便服,領著十多人殺出了重圍,奪路而逃。

張承範沒有殺身成仁,但他做到這一點已經夠了,在後無援兵,兵無糧草的情況下,他仍然率領著數千精靈射手與關外幾十萬的牛頭人奮戰了一天一夜,他沒有辱沒潼關的威名,更為李儼爭取了寶貴的逃命時間。

黃巢一舉破關,又乘勝攻克了華州,留部將喬鈐駐守,自己親率大軍直搗長安。

十二月七日清晨 潼關失守的二天後,長安,含元殿。

天剛蒙蒙亮,文武百官已經聚在了殿外,卻沒有了往日的秩序,此刻,他們正聚在一起,議論紛紛,而臉上,皆是恐懼焦慮。

第一個接到潼關失守消息的,是兵部,他們趕緊去找皇帝彙報軍情,卻發現找不到人了。

李儼的語錄:如果我不在球場,就在去球場的路上。

可是,連球場也不在,兵部發動人員,終於在打獵場找到了皇帝,他們連忙將這位大玩家請到了大殿上主持這一次重要的早朝。

現在李儼終於搞清楚狀況了,唉,世間總是有一些心煩的事,李儼端坐於大殿之上,一臉愁容悲情。

據軍情急報:草寇已經拿下華州,逼進長安,到了眼下,誰還有退兵之計?昨天他們在這裏商量了一個辦法,給黃巢授一個節度使的官,可是,已經太遲了,天下就在眼下,誰會舍西瓜而取芝麻。

於是,這個早朝其實毫無意義,這更像一場失敗後的問責會,潼關失守,長安危矣,這個黑鍋總需要有人來背的,於是,好久沒有上朝的盧攜成了倒黴蛋,他被降了職,在接到聖旨問責之後,羞愧難當,服藥謝罪了。

在確定了責任人後,李儼一聲散朝,百名上朝官員,從殿內到殿外一哄而散,他們早就想走了,大難臨頭,夫妻還要分頭飛,更何況君臣乎!

不過一會兒,大殿之中,操場之上,已經空蕩蕩的了無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