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四季養生——調養體內的“生、長、收、藏”(3 / 3)

◎飲食調養

秋天秋高氣爽,氣候幹燥,應防“秋燥”,秋季的膳食應貫徹“少辛增酸”的原則,盡可能少食蔥、薑、蒜、韭菜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果蔬,如雪梨、鴨梨,生食可清火,煮熟可滋陰、潤肺而防燥。

秋季易傷津液,故飲食還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

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可以滋陰潤肺、養血。對年老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紅棗糯米粥等都是益陰養胃的佳品。

初秋又屬長夏季節,此時濕熱交替,人體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而氣候漸冷,這時飲食還要適當多食些溫食,少食塞痛之物。

◎內心寧靜

秋季日照減少,花木開始凋謝,特別是霜降之後。“無邊落木蕭蕭下”,常使人觸景生情,心中產生淒涼、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

中醫認為,“喜怒思憂恐”五誌之中,肺在誌為憂,憂的情緒很容易傷肺。《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經常咳嗽,還患有肺病,這與她憂鬱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因此秋季養肺就要注意精神情誌方麵的保養方法,培養樂觀情緒,可以參加登山賞紅葉等有意義的活動。我國古代民間就有重陽節登高賞景的習俗,登高遠眺,飽覽奇景,有心曠神怡之感,不僅可使一切憂鬱、惆悵頓時消失,又能調劑生活,實為人間樂事。

另外,如果先天肺氣不足,有畏寒怕冷、氣短語低等症狀的人,可用艾卷灸督脈的命門、腰部的腎、肚臍下的關元、腎經的太溪等穴,這樣做可以溫經通脈滋補肺虛。按摩和針灸肺經的中府穴,可以補肺氣。

7.冬季養“藏”,養腎防寒是關鍵

《黃帝內經》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的主氣為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陰邪傷陽後,人體陽氣虛弱,生理機能受到抑製,就會產生一派寒象,常見情況有惡寒、脘腹冷痛等。

另外,冬季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由於陽氣的閉藏,人體新陳代謝水平就會相應降低。因此需要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能適應自然界的變化。

人體能量和熱量的總動力來源於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火力”,“火力”旺說明腎髒機能強,生命力也強。反之生命力就弱。冬天,腎髒機能正常則可調節肌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將會因新陳代謝失調而發病。綜上,冬季養生的重點是“防寒養腎”。

《黃帝內經》中記載,黃帝問太醫岐伯有人不能壽終而死的原因,岐伯回答:“薄脈少血,其肉不實,數中風寒……故中壽而盡也。”其中“數中風寒”便是早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我們要健康,要長壽,就要注意防寒。現在很多人,尤其是時尚女性,冬天的時候,上身穿得厚厚的,下麵卻隻穿條裙子。這樣的裝束,雖然美麗動人,但對身體的傷害是無窮的。

俗話說,“風從頸後入,寒從腳下起”。雖然血總是熱的,但很多人氣血虛弱,或陽氣不足,新鮮血液很難循環到腳上去,沒有熱血的保護,寒氣便會乘虛從腳下侵入,所以為了你的健康請穿上棉鞋、厚襪子和保暖褲吧。

冬天,寒水結冰,地表幹裂,一派生機閉塞之象。人在此時千萬不要擾動陽氣的收藏,應該早睡晚起。早睡以養陽氣,保持身體的溫熱;一定要等太陽出來了才起來活動,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含量也逐漸升高,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而且早晨空氣中負離子濃度較高,對人體也非常有益。

冬季屬陰屬水,要藏得住才能保證春季的生發。因此,冬季一定要養好腎陰,要收斂,澡都要少洗,每周一到兩次即可,但可以每天熱水泡腳。這樣才能養住體內已經收斂的陽氣,所謂“無擾乎陽”。

衣服要穿暖,多曬太陽。冬天不宜洗冷水澡也不提倡冬泳,以免陽氣耗損太大;多吃溫補性食物,能溫暖人身,驅除寒邪,溫熱性食物主要是指溫熱及養陽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以燉食為最好。其中,羊肉和雞肉是冬天溫補的主要肉食品。

雞是中國傳統的補品,俗話說:“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就是說要多吃雞,冬天尤以喝雞湯為宜。多吃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藥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多吃黑色食品,因黑色入腎,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烏骨雞等“黑色食品”都可補腎;多吃冬令節氣菜,如蘿卜,老百姓常說:“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此外,蘿卜還有抗癌作用;多吃養陰食物,如龜、魚、海參、甲魚等。

另外,中醫認為腎藏精,是人的生命之本。房事不節,會損傷腎精,久而久之,便會使腎氣虧損,產生精神委靡、耳目失聰、麵容憔悴、皮膚幹燥等未老先衰的症狀。冬季與腎髒相對應,因此這個季節應節製性生活,以保腎固精。

日常養生小百科

春天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新舊交替的季節,此時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人們也一定要使自己的情緒高漲。在春天要讓情誌生發,助其暢達,賞心怡情,絕不可抑製摧殘,這樣做才能使情誌與“春生”之氣相適應。

春季養生要養生機:首先要做到“夜臥早起”,即晚睡早起,因為睡眠過多,就會阻礙身體氣機的生發;其次是“廣步於庭”,意思是沒事的時候,可以在庭院裏大踏步地行走;第三就是“披發緩形”,就是披散著頭發,放鬆形體,使身體完全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

夏季的三個月,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此時,人們在精神上易厭倦,但夏主長氣,人氣不宜惰,應保持情誌愉快不怒,應該像植物一樣,向外生發,以使體內陽氣宣泄,這樣才能使情誌與“夏長”之氣相適應。

夏季養生要“養長”和“養心”:人在這個時候要多曬太陽,多出汗,還要保證睡眠,保證營養,及時補水,不能因暑貪涼,還要注意保護心髒,保持心靜。

立秋後陰氣開始占上風,陽氣開始衰落,氣候由熱轉涼,呈現天氣清涼勁急、萬物肅殺的自然狀態。此時,萬物都已經成熟。人體陽氣也開始收斂,此時在精神方麵,要使神氣內斂,誌意安寧,不使誌意外露,陽氣外泄,避免秋天肅殺之氣的傷害,這就能使情誌與“秋收”之氣相適應。

秋季養生要“養收”:首先要做到早睡早起,同時性生活也要有所收斂,另外還要注意飲食調養,盡可能少吃蔥、薑、蒜等辛味之品,多吃酸味果蔬,如雪梨、鴨梨等,最後還要注意調劑生活,保持樂觀情緒。

冬天的三個月,陽氣都藏匿起來,陰氣最盛,大地千裏冰封,萬裏雪飄,一派陰盛寒冷景象。此時,在精神方麵,要使意誌內藏不宜外露,才能使情誌與“冬藏”之氣相適應。

冬季養生要注意“防寒養腎”:睡眠上應該早睡晚起,飲食上應多吃溫補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等,還要注意保暖,多曬太陽,節製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