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節製情緒,保持良好心態
一個好心態,勝過萬靈藥。著名中醫學家楊力說:“身體不健康並不一定是由食物引起的,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的心態。”不良的心態會影響身體各部分的生理機能,從而導致很多嚴重疾病。
在現實生活中,“氣死了,煩死了,鬱悶死了,急死了……”這些話幾乎每天都充斥在我們耳邊。如果這是單純的口頭語,一時的情緒寫照,那也就罷了,但事實上,很多人卻因為情緒過激出現了種種問題,甚至喪失生命。比如樂瘋的範進,氣倒的周瑜,愁死的“林妹妹”,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是由情緒過激造成的。
七情過激可使陽火妄動而陰精耗傷,更會使人體陽有餘陰不足的偏盛偏衰之象加重,從而產生各種內傷疾病。
所謂“七情”是指喜、怒、思、憂、悲、恐、驚七種情誌的變化。通常一般的情緒波動不會危害人的健康,但強烈的情緒波動,或長期的消極情緒就會暗耗陰精,影響氣機,氣不順則更易引發疾病,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百病生於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憂思則氣結。
◎怒則氣上
人發怒的時候,氣是往上走的,“怒發衝冠”就很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怒氣上衝,腦血管就會破裂,中醫有個應對的方法叫“十宣放血”,就是用針把10個手指尖挑破放血,這樣能減輕頭部的壓力。
此外,怒氣上衝而胃氣不降,就會出現嘔血現象。如果氣全跑到了上邊,那麼下邊的氣就虛了,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大便不成形、吃什麼拉什麼。這是因為氣全在上邊,下麵沒有力量消化食物、讓大便成形。
◎喜則氣緩
人如果過度歡喜就會出現心神渙散的現象,氣就會散掉,老年人逢年過節時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老人一般一年到頭見不到兒女,節日時突然見到了就容易“喜則氣緩”,氣往外散,再加上過節吃點兒好東西,脾胃之氣不足,心髒病就很容易發作。所以作為兒女,要常回家看看。
◎悲則氣消
中醫認為,人一哭就會神魂散亂,氣也會短,哭的時候,越哭氣越短,這叫“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生活中,我們常說有人“嚇得尿了褲子”,這就是“恐則氣下”的一個典型表現。人在受到驚嚇或過於恐懼時,氣就會往下走,人體一下子固攝不住就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現象。
◎驚則氣亂
人在突然受到驚嚇時心會無所依,神無所附,慮無所定,慌亂失措,氣機紊亂。在中醫看來,人容易受驚嚇是胃病的一個表象。現在所說的很多精神症狀都表現在胃腎兩經上。比如很多精神病人喜歡跑到高處大聲喊叫、唱歌,也都是因為他們的脾胃受到了極大的損傷。
◎憂思則氣結
現在很多人有這方麵的問題,比如,在工作中過分地考慮人際關係。思慮過度,人體之氣就會凝滯不通,影響消化,久而久之,脾胃就會出現問題。思想的妄動會引發身體的妄動,然後是精氣的妄動。
2.《黃帝內經》中的情緒應對法
情誌失調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情誌生克實際上還是五行相克,利用得好,可以用來治愈情誌病。這也是《黃帝內經》中特別提到的方法。
◎喜勝悲
“喜勝悲”,快樂就能戰勝悲傷。喜是火,悲是金。用五行的說法就是火克金,火是可以把金屬熔化開的。火又是散,氣又是氣結、凝聚,因此悲要用散法。在什麼情況下會喜勝悲呢?比如說我們白天工作非常疲憊,又受到領導的批評,心裏很憋悶。有的人通常會去喝酒,他們認為一醉可解千愁,但往往是借酒澆愁愁更愁。其實你可以去聽聽相聲,看看搞笑的影視劇或東北二人轉,這些都可以讓你開懷一笑,調節心情,這就是“喜勝悲”。
◎悲勝怒
“悲勝怒”,就是用悲傷來戰勝大怒,就是金克木,肝主怒,大怒則肝火不能收斂,因此可用肺金收斂的方法來降肝火。如在一個人大怒的時候,告訴他一個很壞的消息,讓他突然悲傷,這樣就可以把他的怒火熄滅。
◎恐勝喜
“恐勝喜”,就是恐懼可以戰勝過喜過散的心情,範進中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範進好多年沒考上,最終考上了,就高興得滿街瘋跑,心神全散了,人們束手無策,可他的嶽父過來一巴掌就把他扇清醒了,這就是“恐勝喜”。
◎怒勝思
“怒勝思”,就是憤怒可以戰勝思慮。《華佗傳》裏記載著這樣一個病例:有一個郡守因為思慮過度,造成身體裏有淤血。華佗收了這個郡守很多禮,就是不給他治病,還寫了一封信來罵他,說他不仁不義,那個郡守被華佗氣得吐了好幾口血,把胃中的淤血全倒出來,病也就好了。其實這就是華佗的治療方法,用憤怒來消除思慮。
◎思勝恐
“思勝恐”,指的是思慮可以戰勝恐懼,也就是說你把問題想清楚了,也就不害怕了,這就是土克木,因為恐屬水,土是脾,而脾主思。古代張子合就曾經治過這樣一個病人:有一家人半夜突然遭遇了一夥強盜搶東西,從此以後,這家女主人夜裏聽到一點輕微的響聲就非常害怕,整夜整夜睡不著。張子合怎麼給她治的病呢?就是當她在屋裏睡覺的時候,張子合就用木棍敲她家的窗戶。第一次她很害怕,接下來張子合反複地敲,十幾次之後她慢慢習慣了,就不再恐懼,覺也睡得安穩了。
其實,現代人很多情誌上的病完全可以通過情誌生克法來治,如果工作生活的壓力太大導致思慮過度,那你可以適當地發一發脾氣,或者大哭一場,這都是很好的發泄渠道,也能緩解壓力。但是要注意,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發泄情緒也不要太過,否則就會按下葫蘆浮起瓢,一種病又轉化成了另一種病。
3.遠離四惑:酒、色、財、氣
人活一世,是什麼使我們生病、衰老乃至死亡?如果把剛生下來的人看做亞當和夏娃,那麼誰是引誘他們偷吃禁果的蛇,誰是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向衰老和死亡的罪魁禍首呢?從養生的角度來看,人衰老和死亡的罪魁禍首就是人生麵對的四惑:酒、色、財、氣。
大家看這四惑,一個比一個厲害,酒雖傷身,易使人亂性,但也有定力好的人,根本不喝酒,所以這一條傷不到人家;色,比酒就難了一點兒,就像我們經常說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過色欲很大的人也是少數,而且有些人完全可以戒除;財,比前兩個就更難一點兒,人為財死,多少人為了這個字弄得家破人亡,但也有人可以看透,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隻取自己應得的錢,並不苛求;最厲害的是氣,你可以不飲酒、不好色、不貪財,但是你不可能一輩子都不生氣,“百病源於氣”,生氣就是為疾病的入侵打開了一個缺口。
下麵我們分別講一下這四惑:
◎“酒壯慫人膽”
這句話聽起來非常不雅,但道理卻是對的。古人認為酒的氣比較彪悍,到了胃裏氣會往上走,肝膽就橫起來了,膽子也會特別壯,往往會做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說一些平時不敢說的話。但是,這種人事後往往會後悔。
◎“萬惡淫為首”
中醫有種說法,“房事可生人亦可殺人”,就是說和諧健康的性生活對身體健康是有利的,但是發展到淫的程度,就隻有害沒有利了。
因此,古人還對房事做了規定,認為“欲不可早”,還有“年過二十,不宜連連”,就是說二十多歲的時候,雖然身體很壯,欲望較強,但也不能沒完沒了;“年過三十,不宜天天”,就是說三十多歲的時候,不能天天行房,要有節製;“年過四十,要像數錢”,古人用五個手指數錢,意思是人在四十多歲的時候一個月行房事不能超過五次;“年過五十,進山拜廟”,指人在五十多歲的時候,隻能在初一、十五行房事兩次;“年過六十,要像過年”,指人在六十多歲的時候,行房事要一年一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