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百家
作者:郝鳳友
2006年8月27日,公安部給廣東省公安廳警務飛行隊記集體一等功,以表彰飛行隊在廣東韶關地區抗洪救災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我個人也因此榮立三等功。時間雖已過去4年多,但每當看到閃閃發光的警功章,我就會不禁想起在抗洪救災中那段難忘的經曆。
受台風“碧利斯”的影響,2006年7月14日以來,廣東大部分地區連降暴雨,韶關市所屬的樂昌市發生了千年一遇的洪澇災害,樂昌街麵全部被淹,外界通往市區的交通也全部中斷,連京廣鐵路也在此被洪水衝垮,樂昌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島。全市有44萬市民因遭遇斷水斷電和缺衣少食的威脅而陷入極度困境。災情發生後,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7月16日15時,省“三防”指揮部緊急召集省公安廳和省民政廳領導以及警務飛行隊負責人會議,決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省公安廳警務飛行隊緊急派出直升機參與救災行動,投放食品、飲用水和救援危急群眾。在李國喜隊長去開會的同時,我們這些飛行員也做了相應的準備,我隱約地感覺到上陣的時刻快要到了。廣東省公安廳警務飛行隊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它同時也是廣東省政府飛行隊,拯救民眾於水火,我們義不容辭。
掠江飛行,北上抗洪
廣東省公安廳警務飛行隊自2002年8月成立以來,先後執行了多項危急險重任務。2004年5月30日深夜在粵東參加打擊製販假幣行動成效顯著;2006年6月29日淩晨在廣東台山海域成功救撈起因“金俊3號”運煤船沉沒落水的10名海南籍船員;在2004年10月的進京公安大練兵彙報演練中更是聲名顯赫,受到交口稱譽,榮立集體二等功;參加其他各類反恐演習、消防演練更是數不勝數,每次都是很出色地完成任務,可謂戰功累累,業績驕人。但在洪澇災害中進行空投物資和應用絞車救援還是第一次。
接受任務後,飛行隊隊長李國喜深感肩上擔子沉重,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返回飛行隊後,李隊長立即召開隊務會,通報了災區嚴峻的形勢,同時確定了要進行飛行救援的飛行機組和直升機,長機EC135由李隊長和飛行大隊長魏旭磷親自駕駛,我和飛行員曹相傑駕駛EC120跟隨其後。與此同時,機務和其他各類後勤保障人員也做好了緊急出動的準備,飛行指揮室也及時溝通了廣州區域的軍民航管製部門,對參加救援的直升機進行緊急放行和航線避讓。
當日17時05分,在陣雨和低雲密布的惡劣天氣下,李隊長親自駕駛EC135直升機作為帶隊長機起飛了,我駕駛EC120作為僚機緊隨其後。按計劃,直升機編隊應在300米高度飛行(這段航線要穿過新的白雲機場進近管製區),但此時雲高隻有幾十米,粵北又多為山區,能見度更差,最多也隻有2千米左右,稍遠一些就分不清哪裏是路、哪裏是山、哪裏是江(北江)。按常規遇到這樣的天氣壓根就不能起飛,飛行中如遇到這樣的危險天氣不是返航就是迫降。可此時兩架直升機承載的是省委、省政府和公安廳黨委的重托、災區人民的企盼,隻要有一線希望也要飛到災區。越向北飛,天氣越壞,正常的航線肯定是飛不過去了。這時耳機中傳來李隊長向飛行塔台請求改變航線的聲音,要求兩架直升機沿北江向韶關飛行。沿江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直升機下方地形平坦,也便於領航,但這樣就意味著要承擔另一種風險。北江兩岸山峰林立,江麵時窄時寬,最窄處江麵峽穀不足百米,並且兩山之間常有高壓線淩空穿過,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重大事故,同時也意味著和外界聯係中斷——在山穀裏超低空飛行通訊聯絡距離十分有限,雷達上也沒有回波,地麵指揮也無法實施,飛行員隻能憑經驗飛行。李國喜和魏旭磷兩人默契配合,一個全神貫注駕駛直升機,一個集中精力觀察前方天氣情況。機下是滔滔江水,兩側是陡峭入雲的山峰,直升機隻能貼著江麵摸索著向前飛行。我和曹相傑也不敢怠慢,駕駛著EC120緊盯著前方的直升機跟隊飛行。也許有的讀者會問,為什麼不飛得再高一些在雲中按航線飛行?廣東地區軍民用機場密集,高中空航線多為軍民航使用,而且在雲中飛行,會因韶關沒有地麵導航設備而無法穿雲下降。需要指出的是EC120直升機為晝間目視型,既沒有穩定指示航向的陀螺磁羅盤,也沒有指示導航電台方位的無線電羅盤,隻有基本的姿態及動靜壓儀表,無法雲中飛行,所以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中飛行要更加謹小慎微。就這樣,兩架直升機越山穀、繞雷雨、轉險灘,原本200千米的飛行路程足足用了一個多小時,在18時21分才順利降落在韶關市交警支隊大院。落地後,我們沒顧上喘口氣,馬上投入到緊張的救災飛行之中。
果斷涉險,勇敢救災
在救災前線工作組的指揮下,兩架直升機負責運送救災指揮部領導在韶關地區視察災情。原本山區的韶關現在成了水鄉澤國,地麵上一片汪洋,有些地方即便水已退卻,也隻剩下斷壁殘垣,望著這一切我頓時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與此同時,我們向乳源縣桂頭鎮投放了食品、飲用水等救災物資。當天的飛行結束時已經是晚上的19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