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來說,可以多選用含鈉量少的食物,多注意選用含鉀量高的食物。諸如大米、小麥片、饅頭、麵包、瘦肉、白菜、菜花、萵筍、冬瓜、蘋果等;梨、桃、梅子、紫葡萄以及各種甜點心和果汁等所含的鉀都能促使體內過剩的鈉排出體外,可供選用。
飲酒對心血管病有什麼影響
據報道,酗酒者必短命!嗜酒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達59%;肝硬化發病率則比不喝酒者多7倍。嗜酒者比一般人的死亡率高2~3倍,其中50%~150%的人死於肝硬化,300%~500%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死於肺炎、上消化道腫瘤者也比一般人多數倍。
我們在這裏再次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酒精可使心跳加快,增加心髒的氧消耗和負擔,使已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心肌進一步缺血,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者引起心律失常,導致功能較差的心髒發生心力衰竭;使血壓波動,尤其容易引起老年人發生腦血管意外。總之,長期飲酒會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組織增厚,使心功能減弱,心髒擴大。所以,戒酒是防治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視的、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措施。
飲茶對血壓有什麼影響
茶是我國勞動人民喜愛的飲料,因它含有兒茶酚和茶堿等物質,故具有增強血管韌性、彈性和滲透性的作用。實驗證明,茶葉的這些物質,可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降低膽固醇與磷脂的比例,從而發揮預防血管硬化的作用。
最近,南京醫科大學的專家對飲茶與血壓的關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飲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血壓影響因素。他們調查某茶區532名30歲以上男性農民,飲茶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值,都顯著高於不飲茶組。排除了其他影響血壓的因素,如年齡、體重、飲酒量等,飲茶因素對血壓仍有明顯的影響。
飲茶使血壓升高的原因,推測可能與茶葉中含有咖啡堿等活性物質有關,它可興奮中樞神經,使心率增快,心輸出量增加,引起血壓升高。美國學者也曾報道,正常人在給予150毫克咖啡堿後,在較短時間內血壓會增高19/13千帕(14/10毫米汞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遇到,有些人在飲茶後訴說頭暈頭痛,這可能就是血壓升高的緣故。因此,喝茶要適量,特別是高血壓病患者,更不宜把茶水泡得過多過濃。而且要注意,睡前最好不要喝茶。此外,咖啡飲料或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不宜多喝。國外有關實驗已發現多喝咖啡,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要比吸煙更高。
由此可見,飲茶與吸煙、飲酒和飲咖啡一樣,是引起血壓升高不可忽視的因素。高血壓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喝茶的,但一定要掌握好“適當”二字。據報道,在各類茶葉中綠茶含咖啡堿最少,而茶多酚較多,後者有消除咖啡堿的作用,因此,有血壓升高趨勢的人,可適當飲用綠茶。
為什麼提倡清淡飲食
人們一般認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飲食結構和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大量攝入動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使血液中膽固醇、血漿脂肪、血漿脂蛋白的含量升高,這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趨高的重要原因。
因此,醫學家和營養學家都把控製膳食中含脂肪和膽固醇較高的食物,作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條重要措施。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然而,有些心血管病患者存有不必要的顧慮,擔心血中膽固醇升高,不敢食用含油脂性的食物。
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麵的。我們知道,油脂有兩類:一類是動物性脂肪,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一些,有促使血栓形成和膽固醇升高的作用;另一類是植物性脂肪,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它能減少脂肪酸在機體腸道的吸收,加速膽固醇的排泄,從而起到降低血漿膽固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