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心血管病的科學防治(19)(2 / 3)

(2)高血壓合並冠心病者:由於β受體阻滯劑可降低心率,減弱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故有抗心絞痛,防止心肌梗死發作,縮小梗死麵積的作用,並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β受體阻滯劑適用於合並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

(3)青少年高血壓:青少年高血壓患者常呈現心率快、心輸出量大的高動力型,其主要原因是腎素分泌過多,普萘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有抑製腎素分泌的作用,故適用於此型高血壓。

β受體阻滯劑常見的不良反應有:①減弱心肌收縮力,可加重嚴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有可能加重個別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狀。②有誘發或加重哮喘的作用,所以支氣管哮喘或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患者禁用或慎用。③引起心動過緩和傳導阻滯。④幹擾糖和脂類代謝,導致血糖、血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⑤突然停藥,可以使冠心病患者誘發心絞痛。

鑒於以上不良反應,除了伴有上述疾病的高血壓患者應慎用外,也不提倡老年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降壓。

為什麼說轉換酶抑製劑是一種新型降壓藥

近三十年來,隨著對高血壓發病原理的深入研究,現已證實,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是重要的加壓機製之一。其作用大致過程是,當機體腎血流量不足或血鈉降低時,腎髒分泌出一種稱為腎素的酶,該酶將血液中的血管緊張素原分解為血管緊張素Ⅰ,後者在肺循環內被轉換酶轉換成血管緊張素Ⅱ,而血管緊張素Ⅱ是一種強力收縮血管的物質。如果使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失活,就不能產生血管緊張素Ⅱ,也就解除了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的收縮血管效應,這種取消血管緊張素Ⅰ轉換酶作用的物質稱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簡稱轉換酶抑製劑。

轉換酶抑製劑降壓原理複雜,有些機製尚不清楚,但主要通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而降壓。

轉換酶抑製劑與利尿劑合用效力增強,不引起鈉、水瀦留,對心輸出量和心率無明顯影響,不會反射性興奮交感神經,但可增加腎血流量和改善腎小球過濾率,還可改善高血壓患者伴有的胰島素抵抗狀態,逆轉左心室和血管壁肥厚,且不良反應較少,除雙側腎動脈狹窄和嚴重腎功能衰竭者禁用外,可廣泛應用於各型高血壓、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治療。

由於轉換酶抑製劑直接作用於導致血壓升高的體液調節,從而起到降壓作用,所以與其他降壓藥的作用機製不同。因此,我們說它是一種新型降壓藥。

常用的轉換酶抑製劑有哪些

第一代轉換酶抑製劑為卡托普利或稱巰甲丙脯酸,商品名開搏通,是最早應用於臨床的轉換酶抑製劑,現已廣泛應用於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治療,對輕、中度高血壓均適用。用於降壓時,起始劑量125~250毫克,每日3次,口服,有效劑量為每日50~150毫克。加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美托洛爾)等,療效更佳。

本品能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鈉、水瀦留,因而可減輕心髒的前、後負荷,故可用於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

小劑量服用卡托普利,不良反應較少,加大劑量並不增加治療效果,但不良反應明顯增加。常見不良反應有幹咳、皮疹、味覺異常、血管性水腫。首次服藥劑量過大,可發生症狀性低血壓,嚴重而罕見的不良反應為腎功能減退和粒細胞減少。

第二代轉換酶抑製劑為依那普利和賴諾普利,藥物結構中不含巰基,其療效與卡托普利相似,在國內依那普利的應用較為普遍。其半衰期長,每日服1~2次即可,用量也較卡托普利小,毒性相對較低,一般用量每次為5~10毫克,可逐漸增加劑量至每日80毫克,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不良反應與卡托普利相近,主要表現為幹咳,個別患者可出現蛋白尿、皮疹和粒細胞減少。

新的轉換酶抑製劑還在不斷出現,目前較常見的有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達),半衰期較長,每日服用1次,每次4~8毫克,血壓穩定後,輕型高血壓每日2毫克維持,長期服用可逆轉心肌肥厚和血管壁損害,改善血管彈性,高血壓合並動脈粥樣硬化者適用。常見不良反應為幹咳。

轉換酶抑製劑主要用於哪些心血管疾病的治療

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轉換酶抑製劑為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主要用於高血壓、心力衰竭和心肌缺血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