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心血管病的科學防治(15)(2 / 3)

(2)呼吸係統:本藥引起的肺部損害多在用藥後數月內發生,最常見的症狀是咳嗽,其次是呼吸困難。

(3)眼部:角膜微粒沉著,表現為角膜內表麵出現黃褐色的點線,需用角膜裂隙燈檢查方能發現。此種微粒係碘代謝中脂褐質沉積在基底細胞中所致。

(4)甲狀腺:胺碘酮含碘,長期應用可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

(5)神經係統:輕者出現頭昏、頭痛、失眠、多夢、嗅覺異常、乏力等,較重者可出現肢體震顫和共濟失調。

(6)皮膚:①由於碘過敏所致的藥疹,如固定紅斑、多形性紅斑等。②光照過敏皮炎、暴露在陽光下的皮膚出現紅斑樣損害。

(7)消化係統:輕者表現惡心嘔吐、食欲缺乏、口苦、腹脹、口渴、便秘等,還可有無症狀性肝功能損害,嚴重者可發生藥物性肝炎。

(8)其他不良反應:偶可造成腎功能損害,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升高,並可致功能性耳聾、性功能異常、凝血障礙。該藥可致胎兒畸形,又因脂溶性較高,以致母乳中含量較高,所以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索他洛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如何

索他洛爾是一種相對較新的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和增加不應期作用,同時也是一種與眾不同的β受體阻滯劑。它對多種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律失常,包括持續性可誘發的室性心動過速都是有效的。主要副作用是Q-T延長,可能導致尖端扭轉型室速(2%);致心律失常作用(45%發生在大劑量640毫克/日),以及加重心力衰竭(3%)。用索他洛爾的患者,其總死亡率、心血管病病死率、猝死率和心律失常複發率均低於Ⅰ類抗心律失常藥。

β受體阻滯劑適用於哪些心律失常的治療

β受體阻滯劑抗心律失常的臨床應用,對竇性心動過速,尤其對由交感神經興奮性過高,如運動、情緒激動、甲狀腺功能亢進、β受體反應亢進、嗜鉻細胞瘤等引起的竇性心動過速效果較好。對室上性心動過速,尤其是折返性心動過速也有較好療效。對心房撲動和心房顫動僅能減慢心室率而難轉複。本類藥物有減慢心率、抑製心肌收縮力和降低氧耗作用,故對心肌梗死患者有降低病死率作用。尚可用於預激綜合征、二尖瓣脫垂綜合征及Q-T延長綜合征引起的心律失常。

普羅帕酮適用於哪些心律失常的治療

普羅帕酮屬Ⅰc類藥物,為一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它主要抑製細胞膜的鈉通道而具有膜穩定作用,對心髒傳導係統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因此對因折返激動、自律性增高所引起的多種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室上性心動過速、預激綜合征伴發的各種心律失常,以及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等)均有明顯療效。終止各種室上性心動過速的顯效率為82%,並可預防其複發。但對持續性心房顫動的複律效果較差;對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為67%~73%。同時,普羅帕酮的不良反應相對輕微,致心律失常作用發生率低,目前已成為治療心律失常的一線藥物。

普羅帕酮既有注射液,也有口服片劑。靜脈用藥限於醫院內在心電監護下進行,用於終止各種室上性心動過速及轉複陣發性心房顫動。具體用法:普羅帕酮35~7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毫升,稀釋後5分鍾內,緩慢靜脈注射,如必要時可每隔20分鍾重複原劑量1次,但總劑量不應超過350毫克。對反複發作者,可用普羅帕酮靜脈滴注(20~40毫克/小時)維持治療,24小時總量不應超過560毫克。靜脈用藥起效快,10分鍾血藥濃度達高峰,20分鍾即下降一半,用藥數分鍾即可見效。待病情控製後改口服維持治療。對室性早搏也主要采取長期口服給藥法,效果較好,而且不良反應少,很少因不良反應而停止治療,因此在家服用普羅帕酮是安全的。常用劑量100~200毫克,每日3~4次。由於該藥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宜在飯後與飲料或食物同時吞服,不得嚼碎。

普羅帕酮有哪些常見不良反應

普羅帕酮是一種易於接受的藥物,口服時不良反應較輕,其心髒以外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15%,常見的是消化道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舌唇發麻,口腔金屬味或便秘,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不必停藥。少數患者尚可出現頭暈煩躁,睡眠障礙,人格改變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係統症狀。關於普羅帕酮引起的心髒毒性反應,一般與用藥劑量及心髒自身情況有關。當大劑量用藥,尤其是大劑量靜脈給藥時,可引起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心功能減退及低血壓,尤其是在原有心功能不全及傳導功能減退者更易發生,但輕度心力衰竭患者仍可服用常規劑量的普羅帕酮。因此,對於原有竇房結功能障礙、房室傳導阻滯、嚴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壓的患者,應禁止使用普羅帕酮。因普羅帕酮有β受體阻斷作用,故哮喘患者慎用。此外,有少數患者尚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導致連續不止的室性心動過速,可伴有意識喪失。因此,服用普羅帕酮時,患者如出現心率低於60次/分鍾,或心悸症狀加重,早搏次數明顯增多等現象時,應及時複查心電圖,在醫生的指導下視具體情況調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