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心血管病的科學防治(15)(1 / 3)

(3)老年人對藥物的敏感性與年輕人不同,通常敏感性高,因此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後,應密切注意心率、心律、血壓及症狀的變化,尤其是服用胺碘酮、地高辛等藥物者。

抗心律失常藥物如何聯合應用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聯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聯合用藥有許多好處,合理的聯合用藥既可增加療效,又可降低用藥劑量。但應該注意的是,聯合用藥不是兩種或幾種藥物的任意組合,不要將同類或亞類的藥物聯合應用而使藥物的不良反應相加。聯合用藥應根據每個藥物的電生理作用特點進行組合,最終達到提高療效而減輕不良反應的目的。臨床上常用的聯合用藥方法:

(1)Ⅰ類藥物的聯合用藥:①Ⅰa類和Ⅰb類。奎尼丁和Ⅰb類美西律、利多卡因、妥卡尼、苯妥英鈉等,此聯合用藥可治療許多頑固性心律失常,包括持續性和非持續性心動過速、頻發性室性早搏等,且不增加不良反應。普魯卡因胺與利多卡因聯合應用,能有效控製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頑固性心律失常,預防用藥者室顫的發生率不足1%。②Ⅰa類和Ⅰc類。這種聯合用藥缺乏電生理學和藥理學基礎,目前報道尚少,一般認為是一種危險的聯合。因為聯合用藥可進一步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增加用藥危險性。③Ⅰb類和Ⅰa類。臨床上關於此種聯合用藥的報道較多,療效好,不良反應少,沒有發現不良相互作用。

(2)Ⅱ類藥物的聯合用藥:①β受體阻滯劑與洋地黃類聯合用藥,在臨床上常用於控製慢性心房顫動,單用一種藥物不能滿意控製心室率者。②β受體阻滯劑與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聯合應用的有普萘洛爾合用奎尼丁。可提高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並減少奎尼丁的用量,很少有耐藥現象;阿替洛爾與普羅帕酮聯合用藥。

(3)Ⅲ類藥物的聯合用藥:胺碘酮與Ⅰb類藥物聯合用藥,報道最多的是與美西律聯用,其療效好,不良反應少,是一種較好的聯合用藥方案。但胺碘酮與Ⅰa類不宜合用,因二者均可延長Q-T間期,增加不良反應,與Ⅰc類藥物原則上也不宜合用。

(4)Ⅳ類藥物的聯合用藥:鈣拮抗劑維拉帕米與地爾硫卓在很多情況下與地高辛聯合用藥,但兩藥均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藥濃度,應減少地高辛用量。兩藥較少與β受體阻滯劑或Ⅰ類抗心律失常藥聯合用藥,尤其禁忌與丙吡胺聯合用藥。

抗心律失常藥物聯合應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聯合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應注意以下幾點:

(1)以達到療效好,不良反應少為目的。

(2)最好不聯合應用同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3)Q-T間期延長患者,在選用有可能延長Q-T間期的藥物時更需慎重。

(4)最好避免與可能增加其不良反應的藥物合用。

(5)β受體阻滯劑不宜與維拉帕米合用。

(6)與能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藥物聯用時,應十分慎重,同時加強監護。

如何評價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能明顯抑製複極過程,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和有效不應期,還能非競爭性拮抗α、β受體,因此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而兼有Ⅰ、Ⅱ、Ⅳ類藥的作用。但胺碘酮沒有Ⅰ類藥物抑製心肌功能和致心律失常和增加死亡率作用,沒有Ⅱ類藥物影響心肌收縮和誘發支氣管哮喘的缺點,也沒有其他Ⅲ類藥物引起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律失常的不良反應。

胺碘酮是廣譜抗心律失常藥,可用於各種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多用於嚴重、持久和頑固性病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靜脈注射5毫克/千克體重(20~30分鍾作為負荷劑量),能抑製其危及生命或持久的室性心動過速及室顫。口服治療,能對70%以上患者控製室性心動過速及室顫複發,對室性心動過速伴器質性心髒病患者可降低病死率,對房性心動過速,與電複律術合用,能使80%患者恢複竇性心律並維持之,對陣發性心動過速者,能有效抑製室上性與室性心動過速。

然而其毒性問題曾使其名聲一度大跌。近期對其治療作用與不良反應作了重新評估,認為其能有效地降低心髒猝死及高危患者總病死率,對防治多種原因的心髒猝死有可靠的作用。

胺碘酮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1)心血管係統:①胺碘酮對竇房結、房室結、心肌和傳導係統均有抑製作用,常引起竇性心動過緩、竇房結暫停、竇房傳導阻滯和房室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②可引起延遲複極綜合征,如Q-T間期延長或出現巨大U波、巨大U波交替電波。發作時可有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及心室顫動。③靜脈給藥危險性明顯高於口服,可導致低血壓、嚴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