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心血管病的科學防治(14)(3 / 3)

(4)心髒病手術並發心房顫動:術前給予口服β受體阻滯劑,可以預防術後心房顫動發生。術後伴發心房顫動者,以β受體阻滯劑為首選。

(5)妊娠伴發心房顫動:可用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或鈣拮抗劑控製心室率。

(6)急、慢性肺部疾患伴發心房顫動:應糾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盡量選用鈣拮抗劑控製心室率。心房顫動導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時,用同步直流電複律。

房室傳導阻滯如何治療

(1)病因治療,藥物中毒者應立即停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或急性心肌梗死者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急性感染者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因迷走神經張力增強者可用阿托品或異丙腎上腺素(喘息定)治療。

(2)一度及二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如心室率在每分鍾50次以上,又無症狀,一般不需要針對心率進行治療,但應避免重體力勞動及應用鎮靜劑。

(3)二度Ⅱ型房室傳導阻滯劑用奎尼丁、普魯卡因胺、普萘洛爾及大量鉀鹽。無明顯心力衰竭者不宜用洋地黃,以免加重傳導阻滯。

(4)若出現明顯與心動過緩相關的心腦缺血症狀或出現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應立即安裝永久性起搏器。

如何治療預激綜合征

絕大多數預激綜合征患者的預後良好,完全無自覺症狀者無須特殊治療,但反複發生心動過速者,可采取如下治療:

(1)忌用洋地黃,因它可減慢房室結內傳導。

(2)發作時應用胺碘酮300毫克,靜脈注射。

(3)發作時可進行食管調搏,當脈衝刺激落在“中止窗口”奪獲心房後,可使心動過速終止。

(4)電複律,用100~150焦爾的能量,大部分可立即見效。

(5)采用射頻消融術,多可終身治愈,目前已作為房室間折返性心動過速,尤其是並發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時首選方法。

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有哪些注意事項

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適應證、劑量要求和禁忌證是非常明確的,同時部分抗心律失常藥物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嚴格掌握適應證。應根據藥物的作用機製、心律失常的電生理特點、患者的臨床症狀、用藥習慣,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有關資料,確定首選藥物。

(2)藥物的選擇。除緊急情況外,最好使用很少引起藥源性疾病的藥物。

(3)給藥劑量應注意個體化。劑量和藥理作用的強度間有很大的個體差異,而且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達到最佳療效的劑量,不同患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大多數藥物的常用劑量對某些患者可能療效甚微,而對另一些患者則有可能導致中毒。而血藥濃度間的個體差異比通常最適宜劑量間的差異要小,故最佳療效劑量的確定,可借助於血藥濃度測定。

(4)定期做心電圖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以確定所用藥物的治療效果和是否產生致心律失常作用。

(5)觀察服藥後自覺症狀的變化,以了解所服用藥物的治療效果和是否產生不良反應。

(6)經常自捫脈搏,觀察用藥後心率和節律情況。

(7)長期用藥者應定期複查肝腎功能。腎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藥劑量要適當調整。

(8)若症狀和心電圖表現療效不明顯,患者不可自行停藥或加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防止某些藥物的撤藥反應。

(9)聯合用藥者應定期複查血藥濃度,防止藥物間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應。

老年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應注意什麼

老年人身體各組織器官逐漸老化,功能逐漸減退,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生物利用度均降低;血漿蛋白的濃度、免疫功能、機體的耐受能力亦降低。因此,老年人較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在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時應慎重。

(1)肝腎功能和中樞神經係統功能不全者對一些藥物的常規劑量不一定都適用。用藥劑量一般小於常規劑量,不能隨便加大劑量。

(2)老年人代謝慢,藥物的半衰期延長,易產生蓄積中毒。需定期複查血藥濃度、肝腎功能、電解質並進行心功能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