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藥物靜脈注入時,應在嚴密觀察下使用,心室率控製後應繼續口服該藥進行維持治療。臨床研究顯示,地爾硫卓或β受體阻滯劑與西地蘭聯合治療,能更快並有效控製心室率,且西地蘭的正性肌力作用可減輕地爾硫卓或β受體阻滯劑的負性肌力作用,使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更為安全。
永久性心房顫動心室率控製的標準是什麼
心房顫動的症狀最主要是由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在沒有應用阻斷房室傳導藥物時,心房顫動的心室率一般在110~125次/分鍾,運動時還會明顯增加,長期心室率增快,使心髒舒張期縮短,而心房顫動相關的很多疾病常伴有舒張功能障礙,長期快速心室率會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及造成快速心律失常。長期心室率的控製旨在延緩由於慢性心房顫動所致的心髒一係列改變,同時減輕患者心悸、氣短和乏力等症狀,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對心房顫動時心室率控製的指標,現有指南中心室率滿意控製標準為靜息時60~80次/分鍾,中度活動後心室率在90~115次/分鍾。國外有專家研究認為,滿意心室率控製目標為靜息時≤80次/分鍾,6分鍾步行運動試驗最大心室率≤110次/分鍾,或24小時平均心室率<100次/分鍾。控製心室率治療時,沒有必要每個患者都達到滿意心室率,隻要避免長期心室率過快就可以了。
如何針對心房顫動的基礎心髒病心室率選擇藥物進行控製
對於永久性心房顫動心室率控製的藥物,包括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及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如地爾硫卓和維拉帕米。β受體阻滯劑、地爾硫卓、維拉帕米控製心室率優於地高辛,特別是應激或運動時的心室率。伴有心力衰竭的心房顫動患者控製心室率首選地高辛。地高辛對於應激或運動後心室率增快常常是無效的,此時須聯合應用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可減輕兒茶酚胺對心肌的毒性作用,增加心肌收縮反應性,改善舒張功能,減少心肌耗氧量,延緩和逆轉腎上腺素能介導的心室重構和內源性心肌細胞收縮異常。鑒於β受體阻滯劑具有良好的生物效應和顯著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室率控製的良好效果,各種指南已把它作為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房顫動患者的主要治療藥物。無器質性心髒病的心房顫動,或不伴有心力衰竭時,可選用地爾硫卓和維拉帕米。永久性心房顫動伴有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患者首選β受體阻滯劑。肥厚性心肌病發生心房顫動後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大,舒張功能障礙限製了心室的充盈,心房顫動時心房收縮功能受損,進一步加重了這種血流動力學障礙。β受體阻滯劑或鈣拮抗劑能改善舒張功能及減慢心室率,從而使患者症狀顯著改善。
特殊情況下的心房顫動如何治療
(1)預激綜合征伴心房顫動:發作時快速的心室率可造成血流動力學障礙,甚至發生心髒猝死。對快速心房顫動病因不清時,應特別注意鑒別診斷。詳細詢問既往發作病史,結合發作前後心電圖特點,對照觀察予以鑒別。控製心室率避免使用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地高辛和腺苷等藥物。因這些藥物阻斷房室結的傳導,心房顫動通過旁路下傳,使心室率反而增快。對心功能正常者,可選用胺碘酮、普羅帕酮、普魯卡因胺等抗心律失常藥物,使旁路傳導減慢,從而降低心室率,恢複竇性心律。胺碘酮靜脈注射負荷量150毫克(3~5毫克/千克體重),10分鍾注入,10~15分鍾可重複1次,繼之10~15毫克/分鍾,靜脈滴注6小時,以後按病情逐漸減量,24小時總量一般不超過1.2克。要注意注射速度,監測有無低血壓和心動過緩,尤其用於心功能明顯障礙或心髒明顯擴大者,更應注意觀察。
(2)急性心肌梗死伴發心房顫動:提示左心室功能不全,可靜脈注射西地蘭或胺碘酮,以減慢心室率,改善心功能。如伴有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或難治性心絞痛,要盡快直流電複律。
(3)甲狀腺功能亢進合並心房顫動:心室率較難控製,首先針對病因予以積極地抗甲狀腺功能亢進藥物治療。由於甲狀腺對β受體阻滯劑的刺激作用,應選用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如卡維地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