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科學嗬護你的心髒(5)(1 / 3)

豆類食物對心髒養護有什麼好處

豆類包括大豆(黃豆)、黑豆、青豆和紅豆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也是防治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健康食品。

大豆每100克含蛋白質約40克,其他豆類如蠶豆、綠豆、赤豆、芸豆等,每100克中有20~25克蛋白質,相當於等量黃魚、豬瘦肉、牛肉、雞蛋等所含蛋白質的2倍以上。豆類,尤其是大豆蛋白中的氨基酸種類比較齊全,因而生物學價值很高。大豆蛋白具有顯著的降膽固醇作用,已被用於臨床治療高膽固醇血症,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豆含有較多的脂肪(16%~2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約占63%,遠較一般植物油高。此外,大豆還含有豐富的磷脂,植物固醇,食物纖維,多種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如鈣、磷、鐵、鉀、鎂、銅、鉬、碘等),所有這些對心髒養護都是十分有益的。

豆類因製作和食用方法不同,其蛋白質的利用率也不同。如果食用得法,蛋白質利用率可達92%~96%,反之一半以上的蛋白質都白白浪費掉了。科學研究發現,炒大豆因加熱時間短,又不易嚼碎,細胞壁和胰蛋白酶抑製素很少被破壞,因此消化率僅為50%,煎大豆的消化率僅達65%,而豆腐的消化率則為92%~95%。近年來對大豆蛋白的利用又有新的發展,如豆奶、豆漿、豆漿精等,經檢驗分析表明,其營養價值接近牛奶。據報道,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苷的物質,它的特殊功能就在於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因此用它來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冠心病均有一定作用。

另外,近年來不少地方開始利用大豆蛋白生產各種“人造肉”,供應市場,它是大豆經過脫脂製成的食品,營養價值高,蛋白含量比豬肉、牛肉、雞蛋高2~3倍,是人們經常食用的理想食品之一。可以預見,大豆蛋白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將會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肉類食物對心髒養護有何作用

肉類食物能供給人體優質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機體對肉類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均很高,而且其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所以很受人們歡迎。

肉類的營養價值及其與心血管病的關係,因動物的種類、肥瘦及肉體部位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1)瘦肉: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一般含量為10%~20%,易被機體所消化、吸收和利用。瘦肉含有較多的鐵、銅、硫、磷等無機鹽和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

瘦肉的脂肪含量一般並不高,如豬肉為10%~28%,羊肉為136%,牛肉為62%,兔肉為04%。家禽的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如雞肉為25%,鴨肉為75%。瘦肉和家禽肉一般膽固醇含量不高,平均約為70毫克/100克食物。可見,中老年人即使是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病患者,都應該攝取一定數量的這類食物。

(2)肥肉:肉越肥,脂肪含量越高,熱能也相應增高,而蛋白質則相應減少。肥肉的脂肪含量可高達90%,其中大部分是單不飽和脂肪酸(約占46%),其次為飽和脂肪酸(約占43%),而多不飽和脂肪酸則含量甚低(僅占8%左右)。肥肉的膽固醇含量較瘦肉高,豬肥肉每100克中約含107毫克,牛肥肉約194毫克,羊肥肉約175毫克,禽類的皮及脂肪中膽固醇含量也較高。因此,應少吃這類食品。

(3)內髒:這類食物的最大特點是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如每100克豬心、豬肝、豬肺、豬腎、豬肚和豬腸的膽固醇含量依次為158、368、314、405、159和180毫克。正因為動物內髒有這一特點,所以日常生活中應少吃動物內髒。

水產類食物對心髒養護有何益處

水產類食物包括魚、蝦、蟹、軟體動物及貝殼類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瘦魚約含10%蛋白質,10%脂肪;肥魚中脂肪可達8%~15%。魚的油和肝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海魚的碘和氟含量也相當豐富。某些小魚和小蝦連殼進食時可提供豐富的鈣。魚類食物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歐洲國家的研究表明,每天吃30克魚,可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50%以上。

以往曾流傳有“冠心病患者不能吃海魚和無鱗魚”的說法,近年來大量的資料表明,魚類(包括河魚和海魚)在冠心病的防治中不僅無害,反而有明顯的益處。

蔬菜對心髒養護有何裨益

蔬菜是我國人民膳食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蔬菜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是由它本身所含有的成分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