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科學嗬護你的心髒(4)(2 / 3)

(4)應適當限製鹽的攝入量: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控製在5克以下。炒菜宜偏淡,醬菜、榨菜、鹹菜、皮蛋等含鈉鹽較高的食物也應少吃。

對心髒有保護作用的食物有哪些

在日常膳食中,注意對有利於保護心髒的食物的攝取,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維護心髒健康和增強心髒功能。那麼,哪些食物對心髒有保護作用呢?

(1)富含鉀的食物:鉀可以保護心肌細胞,參與心肌的代謝過程。動物實驗發現,用缺鉀的食物喂養動物2周後,便會引起心肌廣泛損傷和退行性改變。臨床發現,不少心髒猝死者與心肌缺鉀有關。高鉀食物還能促使體內過多的鈉鹽排泄,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內皮之功。因此,應經常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如豆類、穀類、花生、木耳、牛瘦肉、海帶、紫菜、魚類、香蕉、菠菜、番茄等。

(2)富含鎂的食物:鎂有減少血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擴張冠狀動脈,保護心肌的作用。增加膳食中鎂的含量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亦可減少心肌梗死後猝死的發生率。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一些含鎂豐富的食物,如綠色蔬菜、魚類、貝類、豆類、堅果類、麥芽、糙米、香蕉、紫菜及乳類。

(3)富含鈣的食物:鈣擔負著生命中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心髒的正常搏動,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傳導,都必須有一定濃度的鈣離子參與。補鈣可以防治心髒動脈硬化,減少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性。含鈣較多的食物有乳類及其製品、田螺等。乳類不但含鈣量高,而且吸收率也高,是最理想的鈣源。蛋黃和魚類、貝類含鈣量也較高。此外,海帶、蝦皮、芝麻醬含鈣量也很豐富。

(4)富含鉻、錳和碘的食物:人體如果缺乏鉻、錳和碘這三種微量元素,就可導致動脈硬化,直接危害心髒。日常生活中的穀類、豆類、堅果仁和茶葉含鉻和錳較多,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應該多吃。

(5)含硒較多的食物:硒對維持心肌纖維、血管的正常結構和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動物性食物,如動物類的肝髒、腎髒,海產品和肉類中都含有豐富的硒。蘑菇、龍蝦、大蒜、橘皮含硒量也較多。

(6)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維生素C、維生素E對改善心肌功能有顯著效果,不可缺少。食物中含維生素C豐富的主要有大棗、辣椒、山楂、黃瓜、金針菜、甘藍等。含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主要有堅果(核桃仁、葵花籽、花生仁、杏仁、鬆子仁等),橄欖油,麥芽油,芝麻油,以及苜蓿、馬齒莧、花椰菜等。

(7)富含番茄紅素的食物:番茄紅素是一種類胡蘿卜素,其抗氧化功效是β胡蘿卜素的2倍,能阻止“殺手”氧自由基氧化,“鏽蝕”低密度脂蛋白,減少冠心病發作。富含番茄紅素的食物有番茄、西瓜、甜杏、龍蝦、紅辣椒等。

(8)富含類黃酮的食物:這是一組植物色素的總稱,化合物有抗氧化,抑製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的作用。美國一項為期25年對五千餘人的隨訪觀察研究發現,常吃蘋果、洋蔥等富含類黃酮的食物,有預防冠心病的作用。每天吃1個蘋果,可使男性老年冠心病病死率降低一半。富含類黃酮的食物有蘋果、洋蔥、紫茄、南瓜、胡蘿卜、草莓、紅葡萄、巧克力、綠茶等。

食不厭雜對心髒養護有何意義

人類膳食是由多種食物構成的。除母乳外,至今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天然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飲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因而提倡人們廣泛食用多種食物。

近年來,世界各國相繼發現了一些長壽區,如我國廣西的巴馬、都安,俄羅斯的黑海之濱,日本的衝繩,巴基斯坦的罕薩等。科學家們對這些地區進行了大量調查,發現這裏的人們都以糧食、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以動物性食物為輔。與人類祖先低脂肪、低熱能、低動物蛋白、高纖維素的食物構成相似。科學家研究認為,這是長壽區人們所以長壽的原因所在。其原因就在於天然食物的成分與人體的成分相近,所含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比例搭配均衡,這也可以說是“食不厭雜”的具體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食物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高脂肪、高糖類、高熱能、多鹽、低纖維素的美味佳肴走進了千家萬戶,嚴重地破壞了人類數百萬年“食不厭雜”的傳統觀念,使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等現代文明病應運而生,成為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