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警惕容易致癌的疾患(3 / 3)

2.容易癌變的女性疾患

容易發生癌變的女性疾患主要有乳腺增生病與宮頸上皮內腫瘤。

(1)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是發生在乳腺的一種非炎症性、非腫瘤性的以乳腺組織和間質不同程度增生為主要表現的病變。乳腺增生病是婦女最常見疾患。隨著人們物質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就診者逐年增加,故有人稱之為婦女現代病。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和發病機製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國內外學者多認為其與內分泌失調和精神因素有關。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及大量病例的回顧性和前瞻性研究,已明確乳腺增生病與乳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並不是所有乳腺增生病都有癌變危險,隻是上皮增生和不典型增生與癌有關。一般認為,輕度增生者,無明顯癌變危險;中至高度增生,癌變的危險性增加1.5~2倍;不典型增生者,癌變的危險性可達5倍。

(2)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癌是嚴重危害婦女健康與生命的常見病。

據20世紀90年代全國惡性腫瘤死亡回顧調查,我國宮頸癌死亡率為3.69/10萬,居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的第六位,居女性生殖器癌死亡人數的第一位。多發生於40~60歲的婦女。

宮頸癌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其發病與以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如生殖道感染人乳頭瘤病毒、不潔性交、早婚多產、營養不良、性病、慢性宮頸炎症刺激等。另外,其與種族及地理環境也有一定的關係。近代實驗腫瘤學的進展認為,良性病變向惡性病變的進展不是突然的變異,而是區域性、階段性發展的,因此,任何一種惡性病變都應有其前期病變,宮頸癌也是同樣。經過長時間臨床及實驗研究,目前公認宮頸細胞呈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間變)為宮頸癌的前期病變。

目前把宮頸癌前期病變(各種程度的非典型增生)包括原位癌在內,統稱為“宮頸上皮內腫瘤”。宮頸上皮內腫瘤是一個從病理學角度命名的疾病,它包括了各種原因所導致的宮頸細胞非典型增生,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宮頸的慢性炎症(糜爛、肥大、息肉)。慢性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的疾病,其中隻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引起宮頸細胞非典型增生。

宮頸癌最初發生於宮頸的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的交界處,然後向宮頸管側或宮頸陰道部擴展。宮頸各種程度的非典型增生,提示在非典型增生與宮頸癌轉化過程中具有動態變化的含義,一般可以有三種轉化歸宿:一是轉化為癌;二是暫時保持不變;三是恢複正常。

3.容易癌變的皮膚疾患

容易發生癌變的皮膚疾患主要是著色性幹皮病。著色性幹皮病是一種早年發生在皮膚暴露部位的遺傳性疾病。本病的特征為受損皮膚發生色素沉著、萎縮、角化和癌變,所以,本病是一種癌前期病變。本病屬於常染色體缺陷性遺傳,在某些家庭中,顯示部分性聯遺傳。由於患者皮膚成纖維細胞部分或完全缺乏,易引起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有人認為,皮膚疾患可能與代謝異常有關,因發現有的患者可見氨基酸尿、血清銅升高、血穀氨酸降低以及高γ-球蛋白血症。患者出生時皮膚正常,75%的患者於出生後6個月至3歲發病;但亦可出現在早嬰期或成人期。大多數患者20歲前即進入腫瘤期。鱗狀上皮細胞癌及黑色素瘤廣泛轉移是死亡原因之一,亦有許多患者因易發生感染而死亡。輕症或治療適當的患者,有時可度過中年。

皮膚疾患的癌變危險,從組織病理來看,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異形細胞,而最終發展為腫瘤細胞。從臨床看,患者或遲或早會出現皮膚癌變,而且常在青春期前死於皮膚癌。

一經確診,應盡量避免日曬,以減輕其對皮膚的損傷;發現腫瘤應及早切除。

4.容易癌變的生殖係統疾患

容易發生癌變的生殖係統疾患主要是尖銳濕疣。尖銳濕疣是一種乳頭狀瘤樣的生長物,好發於生殖器、肛周和會陰等部位,人類乳頭瘤病毒是其致病體。因本病主要通過性交傳播,故為性傳播性疾病的一種。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尖銳濕疣與生殖器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有報告稱,5%~10%的外陰、宮頸和肛周的尖銳濕疣經過一段時期後可出現間變,並發展為原位癌或浸潤癌。還發現5%的女性外陰癌是在原尖銳濕疣的基礎上發生的。臨床上可常見本病,經研究證實並不是所有的尖銳濕疣都有癌變的危險,隻是一部分伴有細胞間變的病例有轉變為癌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