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心腦血管係統疾病(4)(3 / 3)

①寒、悶、濕:中醫學認為季節和氣象對中風有影響。中風大多在秋末冬初或早春發病。雖然腦血管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一般冬季多於夏季。冬季幹燥、寒冷,刺激人體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小動脈持續痙攣,血液黏度增高,血壓急劇上升,容易誘發中風。當氣溫、氣壓、相對濕度驟變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中風。

②晝、夜、晨:清晨前後為缺血性中風高發時段。國內統計證實早晨6~8時為缺血性中風的發病高峰,明顯多於晝夜中其他時間。這可能與24小時內血壓節律性波動,有病理基礎的心髒,在淩晨人們醒來時易發生心律失常或與纖維溶解係統的活性、血小板的聚集性、血黏度等晝夜節律變化有關。

③動、靜、食:有報道,活動少、新陳代謝較低者死於心腦血管病的可能性為活動多的人的1.41~1.9倍;反之,體力與腦力勞動過度亦易發中風。在劇烈體力與腦力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或日間活動狀態中(稱動態)可誘發腦出血。相反,腦梗塞絕大多數在靜態下發病。為此,高血壓患者應適當運動,但劇烈體力、腦力勞動,身心勞累與長期過多的靜臥均不適宜。另外,食物對中風的預防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④煙、酒、茶:煙中含有煙堿(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同時還可以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吸煙還可能增加血清膽固醇,促進血小板凝聚,血黏度增高。故吸煙是缺血性中風的明顯危險因素。酒精具有明顯抑製血小板聚集功能,故高血壓者飲酒易誘發腦出血。

茶是最好的飲料,綠茶中含有咖啡因、兒茶素和茶酚,具有殺菌、增強免疫係統抗癌方麵功能,還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花粉過敏、防止基因突變、抗衰老等多種作用。但高血壓病人不宜空腹飲濃茶,尤其是平時沒有飲茶習慣的人,以防發生意外。近來有報道有人空腹飲濃茶發生昏厥(俗稱“醉茶”),導致腦出血。

⑤喜、怒、悲:歲末節假多,婚、嫁喜慶也多安排在歲末,均需中老年人操辦,有的忙於探親訪友旅途奔波,或歡聚娛樂通宵達旦,突發中風住院並非少數,所以春節前後中風多發。精神刺激、情緒激動是腦出血的重要危險因素,因在高血壓或原有血管壁損害的基礎上,應激性血壓驟增能導致腦出血。保持情緒穩定和有規律的生活,避免各種不良刺激,對預防中風意義重大。

⑥尿、便、浴:由於便秘,解大便時費勁用力,以及憋尿,可使血壓驟升,且腹內壓增高致使顱內壓增加引起腦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壓病人應保持大小便通暢以防止中風發生。冬天沐浴,澡堂內外氣壓變化大,溫差大,濕度高,不可停留過久,以防止洗澡時誘發中風。在洗澡時發生腦出血死亡者約占5%。

4.飲食預防醫學專家的長期實驗研究和醫學的臨床實踐發現,經常有選擇地食用一些食物,有可能大大降低中風的發病率。

(1)含鉀豐富的食物:有研究發現馬鈴薯含豐富的鉀,每天吃4~5個馬鈴薯可使中風的發病率降低40%。香蕉、柑橙、橘子、杏、桃及粗糧、豆類、蔬菜等均富含鉀,經常食用這些食物也可以預防中風。

(2)富含鎂的食物:有研究發現,常吃富含鎂的食物的人群,其中風的發病率大大降低。富含鎂的食物有小米、豆類、辣椒幹、幹蘑菇、冬菇、番茄、海帶、紫菜、蘋果、楊桃、桂圓、花生、核桃仁、芝麻醬等。其中,紫菜含鎂量高居食物榜首,堪稱預防中風的上乘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