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心腦血管係統疾病(3)(1 / 3)

風池——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翳風——耳垂後方,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脘——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

氣海——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合穀——手背,第1、第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內關——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陽陵泉——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足三裏——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

豐隆——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旁開二橫指(中指)。

三陰交——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麵的後方。

太衝——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二)自我按摩法

1.推頭用雙掌四隻手指腹側,從前發際推經百會穴、大椎穴處加大力度點按。然後推頭部兩側的足少陽膽經,自前發際推到後發際,著重推其中的風池穴。最後用四指分抹前額,從印堂至太陽穴。每部位各推5分鍾。

2.推背反手向後,用四指從上向下推脊椎兩側足太陽膀胱經,先推離脊椎1.5寸處,後推離脊椎3寸處。然後點按腎俞、命門穴。每條經線推5分鍾,每穴點按18次。如有他人幫助,此法可由他人操作。

3.揉腹用右手貼於腹部,左手覆蓋於右手上,用掌揉摩整個腹部約5分鍾。

4.掐法點穴用掐法點肩井、少海、神門、合穀、足三裏、三陰交、委中、承山、複溜、行間。每次選其中4穴,也可用按摩器點振。腦血管意外(中風)

一、疾病概述

(一)相關知識

1.概念及流行病學情況腦血管意外,又名中風,是由於突然腦供血減少造成的腦功能缺失。像體內所有器官一樣,腦組織需要恒定的富含氧氣的血液供應。供氧量的下降或缺乏會損傷並破壞腦細胞,其結果,輕則造成暫時性頭暈,重則可以在幾分鍾內死亡。中風位於心髒病和癌症之後,高居死亡率排行榜的第三位。腦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一類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其特點是發病快,恢複慢,死亡多,致殘重。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和軀體上的痛苦,也給人們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我國的大規模人群調查結果顯示腦卒中的發病率為109.7~217例/10萬人,死亡率為116~141.8例/10萬人。由此推算,我國每年約有130萬~260萬新的中風患者,而因此死亡的人數約為140萬~170萬人。中風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差別是比較大的。按不同經緯度進行比較,以每5度為一組進行統計,結果顯示:中風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有由北到南逐漸降低,由西到東逐漸降低的大體趨勢。而地處高原的西藏地區,腦血管病多為出血性,病死率很高。腦卒中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45歲以後明顯增加,65歲以上人群增加最為明顯,75歲以上者發病率是45~54歲年齡段的5~8倍。

2.腦組織和腦血管的相關知識

(1)腦組織:成人腦重量約在1500克左右,占體重的2%~3%;流經腦部的血流量約為750~1000毫升/分鍾,占心輸出量的15%~20%。也就是說占人體重量2%~3%的腦組織需要的血流量卻占全身的15%~20%,可見腦組織對血液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同時腦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對能量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腦組織的能量來源幾乎完全依賴於氧氣和葡萄糖的代謝。腦組織氧氣的消耗量遠較其他組織為多,約為50毫升/分鍾,占整個機體總耗氧量的20%~30%,為安靜時肌肉耗氧量的20倍以上。在正常肝髒所供給的葡萄糖中,70%被腦組織利用。葡萄糖和氧氣一樣都是通過血液循環被運送到腦組織的,一旦腦血流量不足或血糖過低可出現神經及精神症狀。如乏力、多汗、麵色蒼白、嗜睡、暈厥、昏迷等,嚴重者可發生死亡。所以,正常的腦部血液供應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特別是維持機體高級神經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2)腦血管:人的腦組織是一個整體,腦部血管的組成與聯係是非常巧妙的。有四條動脈血管通過頸部進入腦內為其提供血液。其中前麵的兩條稱為頸內動脈,並延伸為大腦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組成腦的前循環;後麵的兩條稱為椎動脈,並延伸為大腦後動脈,組成腦的後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