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核素心肌顯像根據病史,心電圖檢查不能排除心絞痛時可做此項檢查。核素心肌顯像可以顯示缺血區、明確缺血的部位和範圍大小。結合運動試驗再顯像,則可提高檢出率。
4.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並可據此指導進一步治療所應采取的措施。同時,進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對心功能進行評價。冠狀動脈造影的主要指征為:
①對內科治療下心絞痛仍較重者,明確動脈病變情況以考慮旁路移植手術;
②胸痛似心絞痛而不能確診者。
5.超聲和血管內超聲心髒超聲可以對心髒形態、室壁運動以及左心室功能進行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對室壁瘤、心腔內血栓、心髒破裂、乳頭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診斷價值。血管內超聲可以明確冠狀動脈內的管壁形態及狹窄程度,是一項很有發展前景的新技術。
6.心肌酶學檢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臨床上根據血清酶濃度的序列變化和特異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學改變便可明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
(五)治療
冠心病的治療主要以改善冠脈循環,改善心肌缺血;減少和防治冠脈痙攣;防止誘發因素;降低高血黏狀態;有高血壓者進行降壓治療,使血壓保持適宜水平;對高血脂症給予降血脂治療;適當體力勞動,防止過度勞累;防止心律失常;改善飲食結構,少吃高膽固醇食物;預防心梗及猝死為原則。
目前對冠心病的治療有藥物治療、介入性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三種。
1.藥物治療目前較常用的藥為麝香保心丸,該藥芳香溫通,益氣強心。可作為冠心病患者日常防治和急救兩用。該藥治病、治病求本,具有保護心髒、改善心血管機能等功能。
2.介入性治療包括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冠狀動脈斑塊旋切術、冠狀動脈斑塊切旋磨術、冠狀動脈斑塊吸術、經皮冠狀動脈激光成形術、冠狀動脈內支架術等。目前應用最廣的介入治療是經皮冠狀動脈內成形術及冠狀動脈內支架術。
3.外科手術治療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即冠狀動脈搭橋術。此外,經臨床驗證,針刺對某些類型的冠心病也有較好的療效。
(六)預防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疾病的療效、預後都具有重要意義,冠心病也不例外。如果出現下列情況,要及時就醫,盡早發現冠心病,以免延誤病情。
1.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鍾,休息後自行緩解者。
2.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者。
3.出現與運動有關的頭痛、牙痛、腿痛。
4.飽餐、寒冷或看驚險片時出現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感到胸悶憋氣,需要高枕臥位方感舒適者;熟睡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者。
6.性生活用力或用力排便時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者。
7.聽到周圍的鑼鼓聲或其他噪聲便引起心慌、胸悶者。
8.反複出現脈搏不齊,不明原因心跳過速或過緩者。
人們常說要“防患於未然”,中醫學也提倡要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大家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預防疾病的意識,得病之後,要盡早積極治療,使預防與治療有機地結合,隻有這樣,才能減少發病率和提高療效,並幫助患者早日恢複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達到真正意義上健康。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
主穴:神門、內關、三陰交、心俞、足三裏。
配穴:心率快加間使;心率慢加素髂;心率不整(早搏)加曲澤、尺澤、大陵;胸悶加膻中;痰多胸悶加豐隆。
2.定位
神門——腕部,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內關——前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三陰交——內踝上3寸,脛骨內側麵的後緣。
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裏——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
間使——前臂掌側,曲池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素髂——麵部,鼻尖的正中央。
曲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尺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大陵——腕掌橫紋的中點處,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膻中——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