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心腦血管係統疾病(2)(2 / 3)

豐隆——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旁開兩橫指(中指)。

(二)自我按摩法

自我按摩治療冠心病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若在近期出現過心肌梗塞的人,不宜做按摩法,至病情穩定後,才可配合按摩法治療。可在起床後,臨睡前各做一次。

1.抹額用兩手四指掌麵分抹額部及頭部兩側2分鍾。

2.擦耳兩手食指摩擦外耳道口稍後方的甲腔部1分鍾,使局部發熱。

3.掐穴兩手交替掐兩側內關、神門、膻中、足三裏、三陰交、湧泉穴。

4.拍胸背站立,兩臂放鬆,左右甩打胸背50~100次。

5.拿胸肌兩手拇指緊貼胸前兩手四指貼腋下,相對用手提拿,一呼一吸,一提一拿,慢慢拿胸肌,做2分鍾。

6.梳脅肋先用雙手中指指腹在膻中穴處揉按1分鍾。然後張開五指,沿肋間從裏向外摩去,重複50次。

7.揉章門、期門用兩手大魚際肌分別揉按章門(第十一肋骨遊離端下緣處)、期門(在乳頭下方,平第六肋間隙)各1分鍾。

高血壓

一、概述

(一)相關知識

在盡量減輕或排除各種幹擾因素,非同日3次靜息血壓(靜坐5~15分鍾)測量≥140/90mmHg(18.7/12.0kPa)則可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前者多見,目前病因尚不明;後者血壓的升高是由原發病引起。一般所說的高血壓均是指原發性高血壓。我國高血壓患者數量已達1.1億人,並且還在以每年300多萬人的速度增長。

(二)病因病機

高血壓病因不明,與發病有關的因素有:

1.年齡發病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2.食鹽攝入食鹽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高,有人認為食鹽<;2g/日,幾乎不發生高血壓;3~4g/日,高血壓發病率3%,4~15g/日,發病率15%,>;20g/日發病率30%。

3.體重肥胖者發病率高。

4.遺傳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

5.環境與職業有噪聲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發生高血壓,城市中的高血壓病發病率高於農村。

(三)臨床表現

按起病緩急和病程進展,可分為緩進型和急進型,以緩進型多見。

1.緩進型高血壓

(1)早期表現:早期多無症狀,偶爾體檢時發現血壓增高,或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後感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可能是高級精神功能失調所致。早期血壓僅暫時升高,隨病程進展血壓持續升高,髒器受累。

(2)腦部表現:頭痛、頭暈常見。多由於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氣候變化或停用降壓藥而誘發。血壓急驟升高。劇烈頭痛、視力障礙、惡心、嘔吐、抽搐、昏迷、一過性偏癱、失語等。

(3)心髒表現:早期,心功能代償,症狀不明顯;後期,心功能失代償,發生心力衰竭。

(4)腎髒表現:長期高血壓致腎小動脈硬化。腎功能減退時,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紅細胞。尿濃縮功能低下,酚紅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礙。出現氮質血症及尿毒症。

(5)動脈改變。

(6)眼底改變。

2.急進型高血壓也稱“惡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病的1%,可由緩進型突然轉變而來,也可突然起病。惡性高血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30~40歲為最多見。血壓明顯升高,舒張壓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狀。視力迅速減退,眼底有視網膜出血及滲出,常有雙側視神經乳頭水腫。迅速出現蛋白尿,血尿及腎功能不全。也可發生心力衰竭,高血壓腦病和高血壓危象,病程進展迅速,多死於尿毒症。

(四)診斷及分期

1.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血壓判別標準

(1)正常血壓:收縮壓≤18.64Kpa(140mmHg),舒張壓≤12.1Kpa(90mmHg)。

(2)成年人高血壓:收縮壓≥21.3Kpa(160mmHg),舒張壓≥12.65Kpa(95mmHg)。

(3)臨界高血壓,指血壓介於上述二者之間。

另外,患者如果有高血壓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壓藥,血壓雖已低於140/90mmHg,亦應診斷為高血壓。

2.高血壓病的分期

(1)Ⅰ期:較輕症狀。

(2)Ⅱ期:心肝腎功能性損害。

(3)Ⅲ期:心肝腎器質性損害。

大多數病人是沒有症狀的,而且其血壓水平與其症狀表現不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