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預防
1.心悸患者應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堅持治療,堅定信心。
2.對心虛膽怯及痰火擾心、陰虛火旺等引起的心悸,應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症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對水飲淩心、心血淤阻等重症心悸,應囑其臥床休息,保持一定生活節律。
3.患者應飲食有節,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過饑、過飽、煙酒、濃茶,宜低脂、低鹽飲食,心氣陽虛者忌過食生冷,心氣陰虛者忌辛辣,痰濁、淤血者忌過食肥甘,水飲淩心者宜少食鹽。
4.心悸病勢纏綿,應堅持長期治療,獲效後也應注意鞏固療效,可服人參等補氣藥改善心氣虛症狀,增強抗病能力。積極治療胸痹心痛、痰飲、肺脹、喘證及痹病等,對預防心悸發作具有重要意義。
5.及早發現變證的先兆症狀,做好急救準備。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
主穴:神門、內關、三陰交、心俞、足三裏。
配穴:心率快加間使;心率慢加素髂;心率不整(早搏)加曲澤、尺澤、大陵;胸悶加膻中;痰多胸翳加豐隆。
2.定位
神門—腕部,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內關—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三陰交—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麵的後緣。
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裏—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
間使—前臂掌側,曲池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素髂—麵部,鼻尖的正中央。
曲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尺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大陵—腕掌橫紋的中點處,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膻中—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豐隆—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旁開二橫指(中指)。
(二)自我按摩法
1.掐郤門穴(腕橫紋上5寸,兩筋之間)用拇指指峰掐按對側郤門穴2分鍾,使局部有酸脹感。再揉按內關2分鍾。
2.摩揉膻中用右手的食、中、無名指,三指並攏,摩揉膻中3分鍾。
3.摩揉左胸用右手在左胸部摩揉心前區3分鍾,使心前區有熱感為宜。順勢用中指點揉中府穴(乳外2寸,平第一肋間),乳根穴(乳頭直下,平第五肋間)各18次。
4.拿極泉穴用拇、食二指,捏拿對側腋窩下的極泉穴(舉臂開腋,在腋窩中間)3次,使麻感向手指放射。然後再拿對側肩井(肩部最高處,大椎穴與肩峰之間連線中點)3次。
5.按足三裏用拇指分別按揉兩側足三裏2分鍾。
6.按內關穴用拇指按壓對側內關穴3分鍾,使之有較強的酸麻脹感。
7.捶前胸部用空心拳,捶擊心前區(左胸部)18拳,力度以能忍受為度。
8.按壓膻中用右手掌放置膻中處,左手掌重疊於右手背上,按壓、放鬆,交替18次。
9.深呼吸法先深吸氣,並極力屏氣,然後作深呼吸動作。
冠心病
一、疾病概述
(一)相關知識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簡稱。是指供給心髒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種心髒病,亦稱缺血性心髒病。冠心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本病的發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程度和支數有密切關係,但少數年輕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雖不嚴重,甚至沒有發生粥樣硬化,也可以發病。也有一些老年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雖較嚴重,並不一定都有胸痛、心悸等冠心病臨床表現。因此,冠心病的發病機理十分複雜,總的來看,以器質性多見,冠狀動脈痙攣也多發生於有粥樣硬化的冠狀動脈。本病多發生在4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城市多於農村,平均患病率約為6.49%,而且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並且患病年齡趨於年輕化,因此,21世紀我國麵臨心血管疾病的挑戰,能否扼製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關鍵在於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