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呼吸係統疾病(2)(3 / 3)

2.控製急性發作哮喘發作時應兼顧解痙、抗炎、去除氣道黏液栓,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繼發感染。一般可單用或聯用擬腎上腺素藥物、茶堿(黃嘌呤)類藥物、抗膽堿能類藥物、鈣拮抗劑、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色甘酸二鈉、酮替芬等藥物。

3.促進排痰可選用祛痰劑,或給予氣霧吸入、機械性排痰等處理,並應積極控製感染。

4.重度哮喘的處理重度哮喘病情危重、病情複雜者必須及時合理搶救。

5.緩解期治療目的是鞏固療效,防止或減少複發,改善呼吸功能。可進行脫敏療法以減輕或減少哮喘發作。或給予色甘酸二鈉、必可酮霧化劑吸入、酮替酚口服,有較強的抗過敏作用,對外源性哮喘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其他如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曲尼斯特等均屬H1受體拮抗劑,且無中樞鎮靜作用,可作預防用藥。並增強體質,參加必要的體育鍛煉,提高預防本病的衛生知識,穩定情緒等。

(六)預防

1.祛除宿疾伏痰,當為預防哮喘發作之首務。

2.在生活調攝上囑其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及易導致過敏的灰塵,花粉、食物、藥物和其他可疑異物。

3.平時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生冷、肥甘、厚味、辛辣、海腥發物等。

4.宜戒除煙酒。

5.鼓勵患者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太極拳、內養功、八段錦、散步或慢跑、呼吸體操等方法長期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6.每晚臨睡前以2~3個生核桃肉(連核桃肉的紫衣),與1~3片生薑一同細嚼,嚼爛後咽下,若同時加1片生曬參則效果更佳。

7.有條件可吞服入(或動物)的胎盤粉3克。從每年8月份起服到11月份,有預防哮喘發作的作用。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天突、中府、膻中、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孔最、內關、太淵、合穀、足三裏、豐隆。

2.定位

天突—頸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中府—胸部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

膻中—胸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大椎—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定喘—大椎旁開0.5寸。

風門—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孔最—前臂內側,腕橫紋上7寸,尺澤與太淵連線上。

內關—前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

太淵—腕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合穀—第二掌骨橈側緣的中點。

足三裏—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

豐隆—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旁開兩橫指。

(二)自我按摩法

1.擦肺經用手掌魚際擦兩手臂內側前緣(肺經),然後用拇、食、中指捏曲池、合穀、肩井,每穴各1分鍾。

2.平擦胸腹部兩手摩擦發熱,用掌平擦胸部、腹部,自上而下,從天突起,經膻中、中脘,直至氣海、關元,擦3分鍾。以膻中、中脘為重點。

3.拿風池、定喘用拇、中、食指捏風池、定喘穴,各1分鍾。

4.點穴對前述諸穴逐一進行點按,以酸脹為度,每穴1分鍾。

5.拍打大椎反複拍打大椎穴1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