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熱等表證;內傷咳嗽,每因外感反複發作,病程較長,咳而伴喘。
3.急性期,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增高。
4.聽診可聞及兩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幹濕性囉音。
5.肺部X線攝片檢查正常或肺紋理增粗。
(五)治療
咳嗽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抗炎治療及對症治療三個方麵。
1.一般治療包括休息、保暖、多飲水等方麵。
2.全身應用磺胺類或青黴素類等抗生素。主要是為了避免繼發性的呼吸係統感染。
3.對症處理
(1)發熱時可服用阿斯匹林0.3~0.6g,或消炎痛25mg,每日3次。
(2)咳嗽頻繁且無痰時,可服咳必清25mg,每日3次。
(3)痰黏稠不易咯出時,可口服必嗽平16mg,每日3次。
(4)伴哮鳴音時可口服氨茶堿0.1~0.2g或舒喘靈2~4mg,每日3次。
(六)預防
1.開展體育鍛煉,進行耐寒訓練以增強體質,防治感冒,是預防咳嗽的有效措施。
2.做好勞動保護,防止有害氣體、酸霧和粉塵外逸,減少和避免上呼吸道理化因子刺激亦十分重要。
3.吸煙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原因,煙霧對周圍人群也會帶來危害,應大力宣傳吸煙的危害性,要教育青少年杜絕吸煙。
4.針對咳嗽的發病因素,加強個人衛生,包括體育、呼吸和耐寒鍛煉,以增強體質,預防感冒。改善環境衛生,處理“三廢”,消除大氣汙染。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
主穴:天突、定喘、列缺、肺俞。
配穴:有惡寒、發熱加合穀;胸悶加內關;痰多加豐隆、足三裏。
2.定位
天突—在胸骨上窩正中。
定喘—大椎穴旁開0.5寸。
列缺—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達處。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合穀—手背,第二掌骨中點,橈側緣。
內關—前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
豐隆—外踝上8寸,脛骨前脊外兩橫指。
足三裏—犢鼻下3寸,脛骨前脊外一橫指。
(二)自我按摩法
1.勾點天突穴用食指勾點天突穴,持續一分鍾。
2.揉膻中雙手掌重疊,用掌根著力於膻中穴,緩慢揉動一分鍾。然後自上而下從膻中至劍突擦30次。
3.揉中府、雲門用食中指分別在兩穴處點按一分鍾。
4.掐大椎雙上肢向後抱攏頭頸,用雙手中指同時輕掐大椎穴一分鍾。
5.揉列缺用拇指揉雙側列缺一分鍾。
6.拿合穀用拇食指相對捏拿另一手合穀穴,用力一分鍾。
7.擦背患者正坐或俯臥,他人用擦法施於背部兩側膀胱經2分鍾,擦至微紅、微熱為度。
8.捶拍背胸交叉雙手,捶拍背部5分鍾。然後雙手回複於前,兩手宜空拳輕輕捶拍左右胸部5分鍾。
9.擦臉雙手相對摩擦,待發熱後,沿鼻翼兩側擦臉,重點是鼻通和迎香穴,可配合輕揉,約30次。
10.揉撚風池、太陽、定喘用拇中指揉撚三穴各1分鍾,酸脹感為度。
11.搓擦大椎穴以食、中、無名指搓擦頸後大椎穴1分鍾,發熱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