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一、疾病概述
(一)相關知識
感冒俗稱傷風,是感觸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功能失調,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外感病。感冒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為多。本病不僅與咳嗽的發生、發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發作關係密切,而且與心悸、胸痹心痛、水腫、痹病等多種疾病的病情發展與惡化有關。對小兒、老年體弱者威脅最大。尤其是時行感冒,常暴發流行,迅速傳染,急驟起病,症狀嚴重,甚至導致死亡,須積極防治。
(二)病因病機
1.中醫學中醫學認為感冒病位主要在肺衛。肺主皮毛,由於肺的宣發功能而使皮毛得到溫潤,若皮毛受病,則肺衛功能失調;肺開竅於鼻,肺氣不利,宣發不行,發為感冒。主要與以下兩方麵關係密切。
(1)風邪:是感冒的主要病因。其致病與氣候驟變、淋雨受涼、出汗後傷風等有密切關係。氣候突變、冷熱失常、溫差增大等,皆可使本病的發病率增加。風邪侵襲人體,往往非單獨傷人,而在不同的季節,常兼挾其他時令之氣,相合致病。其多導致普通感冒,以一般症狀為主。
(2)時行病毒:主要是指具有傳染性的時行疫邪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多由四時不正之氣、天時疫癘之氣流行而造成。其多導致時行感冒,以全身症狀為主。
2.現代醫學一般感冒多為病毒性,細菌性較少見,並多繼發於病毒感染之後。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又有所區別。
(1)普通感冒:感受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所致,以局部症狀為主。
(2)流行性感冒:感受流感病毒所致,以全身症狀為主。
(三)臨床表現
感冒起病較急,臨床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咳嗽、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為主要表現,其病以衛表的症狀最為突出。症狀表現常呈多樣化,以鼻、咽部癢、幹燥、不適為早期症狀,繼而噴嚏、鼻塞、流涕等。輕則上犯肺竅,症狀不重,易於痊愈;重則高燒、咳嗽、胸痛,呈現肺衛症候。
時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狀較重,高熱,體溫可達39℃~40℃,全身酸痛,待熱退之後,鼻塞流涕、咽痛、幹咳等肺係症狀始為明顯。重者高熱持續不退,喘促氣急,唇甲青紫,甚則咯血,部分患者出現神昏譫妄,小兒可發生驚厥,出現傳變。
(四)診斷
1.臨床表現初起多見鼻道和衛表症狀。鼻、咽部癢而不適,鼻塞,流涕,噴嚏,聲重而嘶,惡風,惡寒等。鼻涕開始為清水樣,2~3日後鼻涕變稠,繼而發熱、咳嗽、咽痛、肢節酸重不適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表現胸悶、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大便稀溏等症。時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多人同時突然發病,迅速蔓延,首發症狀常見惡寒、發熱,體溫在39℃~40℃,周身酸痛,疲乏無力。初起,全身症狀重而肺係症狀並不突出,1~3日後出現明顯的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痛等,病情較一般感冒為重,體力恢複較慢。若為散在性,因與諸多溫病早期症狀相類似,不易確診,但及時掌握疫情,對診斷有幫助。
2.病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病程較短,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傳變。
3.發病季節四時皆有,以冬春季多見。
4.檢查可結合血液分析等常規檢查,有利於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