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療
普通感冒治療主要為一般治療及對症治療,再適當應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還應給予抗病毒治療。其間,均可配合中藥治療,以提高療效。
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進食後以溫鹽水或溫開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潔衛生。流行性感冒需按呼吸道病人隔離1周或至主要症狀消失。
2.對症治療有高熱煩躁者可予解熱鎮靜劑,酌情選用安乃近、魯米那等。高熱顯著、嘔吐劇烈者應予適當補液。
3.磺胺和抗生素的應用主要作用是防治繼發性細菌感染。下列情況時可考慮應用磺胺與抗生素:①繼發細菌感染;②有風濕病史者;③抗抵力差的幼兒、老人,尤其是慢性心、肺疾病患者。4.抗病毒治療
(1)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對各型流感病毒均有療效,用藥治療24小時有73%患者體溫恢複正常,副作用少。以0.5%溶液滴鼻,同時口含2mg片劑,每2小時1次,退熱後減至每日4次,連續2日。
(2)金剛烷胺和甲基金剛烷胺:隻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效。其機製是抑製病毒增殖,使患者排毒量減少,排毒期和病程縮短。早期用藥療效好。金剛烷胺口服0.1克,每日2次,小兒4~5mg/kg/日,分2次服,共服3~5日。有口幹、頭暈、嗜睡、失眠和共濟失調等副作用。甲基金剛烷胺較金剛烷胺療效高,半衰期長,副作用少。治療量為0.1克,每日2次,口服。
5.中藥治療清熱感冒衝劑、銀翹解毒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抗病毒口服液等均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六)預防
公認有效預防感冒的唯一措施是經常洗手,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更要這樣,並避免與患感冒的人接觸。大多數專家並不認為感冒的康複必須是臥床休息,但待在家中有助於限製感染者同其他人接觸而最大限度的減少病毒的傳播。大多數感冒3~7天痊愈。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
主穴:風池、合穀、列缺、大椎。
配穴:鼻塞不通加迎香;頭痛加太陽;咽痛加少商;高熱加曲池。
2.定位
風池—項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合穀—第二掌骨中點的橈側緣。
列缺—兩手虎口交叉,食指尖到達處。
大椎—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迎香—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太陽—眉梢與目外眥中點,向後一寸凹陷處。
少商—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曲池—肘橫紋外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二)自我按摩法
1.快速擦手心兩手心快速互擦,每分鍾達300次,直至兩手發燙,有熱流向上肢傳導為止。
2.環摩麵部用擦燙的手按在前額,先逆時針方向由額至頭部、耳邊、下頜,繞到對側回到額。
3.推鼻用兩手中指、無名指在鼻兩側(迎香穴)作快速上下推擦,每分鍾200次左右,用力不宜太猛,使熱感向鼻腔內傳導。
4.按揉迎香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迎香穴上,按揉1分鍾,使該處產生酸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