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常用針灸方法(6)(3 / 3)

【部位】在頸區後方,即對耳輪13區。

【主治】落枕、頸椎綜合征。

(四)三角窩部穴位

將三角窩由耳輪內緣至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分為前、中、後3等份,中1/3為三角窩3區;再將前1/3分為上、中、下3等份,上1/3為三角窩1區,中、下2/3為三角窩2區;再將後1/3分為上、下2等份,上1/2為三角窩4區,下1/2為三角窩5區。

1.角窩上

【部位】在三角窩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窩1區。

【主治】高血壓。

2.內生殖器

【部位】在三角窩前1/3的中、下部,即三角窩2區。

【主治】痛經、月經不調、白帶過多、功能性子宮出血、陽痿、遺精、早泄。

3.角窩中

【部位】在三角窩中1/3處,即三角窩3區。

【主治】哮喘。

4.神門

【部位】在三角窩後1/3的上部,即三角窩4區。

【主治】失眠、多夢、戒斷綜合征、癲癇、高血壓、神經衰弱、痛症。

5.盆腔

【部位】在三角窩後1/3的下部,即三角窩5區。

【主治】盆腔炎、附件炎。

(五)耳屏部穴位

將耳屏分成4區。耳屏外側麵分為上、下2等份,上部為耳屏1區,下部為耳屏2區;將耳屏內側麵分為上、下2等份,上部為耳屏3區,下部為耳屏4區。

1.上屏

【部位】在耳屏外側麵上1/2處,即耳屏1區。

【主治】咽炎、鼻炎。

2.下屏

【部位】在耳屏外側麵下1/2處,即耳屏2區。

【主治】鼻炎、鼻塞。

3.外耳

【部位】在屏上切跡前方近耳輪部,即耳屏1區上緣處。

【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鳴。

4.屏尖

【部位】在耳屏遊離緣上部尖端,即耳屏1區後緣處。

【主治】發熱、牙痛、斜視。

5.外鼻

【部位】在耳屏外側麵中部,即耳屏1區與2區之間。

【主治】鼻前庭炎、鼻炎。

6.腎上腺

【部位】在耳屏遊離緣下部尖端,即耳屏2區後緣處。

【主治】低血壓、風濕性關節炎、腮腺炎、鏈黴素中毒、眩暈、哮喘、休克。

7.咽喉

【部位】在耳屏內側麵上1/2處,即耳屏3區。

【主治】聲音嘶啞、咽炎、扁桃體炎、失語、哮喘。

8.內鼻

【部位】在耳屏內側麵下1/2處,即耳屏4區。

【主治】鼻炎、上頜竇炎、鼻衄。9.屏間前

【部位】在屏間切跡前方耳屏最下部,即耳屏2區下緣處。

【主治】鼻咽炎、口腔炎。

(六)對耳屏部穴位

將對耳屏分為4區。由對屏尖及對屏尖至輪屏切跡連線之中點,分別向耳垂上線作兩條垂線,將對耳屏外側麵及其後部分成前、中、後3區,前為對耳屏1區、中為對耳屏2區、後為對耳屏3區。對耳屏內側麵為對耳屏4區。

1.額

【部位】在對耳屏外側麵的前部,即對耳屏1區。

【主治】前額頭痛、頭暈、失眠、多夢。

2.屏間後

【部位】在屏間切跡後方對耳屏前下部,即對耳屏1區下緣處。

【主治】額竇炎。

3.顳

【部位】在對耳屏外側麵的中部,即對耳屏2區。

【主治】偏頭痛、頭暈。

4.枕

【部位】在對耳屏外側麵的後部,即對耳屏3區。

【主治】頭暈、頭痛、癲癇、哮喘、神經衰弱。

5.皮質下

【部位】在對耳屏內側麵,即對耳屏4區。

【主治】痛症、間日瘧、神經衰弱、假性近視、失眠。

6.對屏尖

【部位】在對耳屏遊離緣的尖端,即對耳屏1、2、4區交點處。

【主治】哮喘、腮腺炎、睾丸炎、附睾炎、神經性皮炎。

7.緣中

【部位】在對耳屏遊離緣上,對屏尖與輪屏切跡之中點處,即對耳屏2、3、4區交點處。

【主治】遺尿、內耳性眩暈、尿崩症、功能性子宮出血。

8.腦幹

【部位】在輪屏切跡處,即對耳屏3區與4區之間。

【主治】眩暈、後頭痛、假性近視。

(七)耳甲部穴位

將耳甲用標誌點、線分為18個區。在耳輪的內緣上,設耳輪腳切跡至對耳輪下腳間中、上1/3交界處為A點;在耳甲內,由耳輪腳消失處向後作一水平線與對耳輪耳甲緣相交,設交點為D點;設耳輪腳消失處至D點連線的中、後1/3交界處為B點;設外耳道口後緣上1/4與下3/4交界處為C點。從A點向B點作一條與對耳輪耳甲艇緣弧度大體相仿的曲線;從B點向C點作一條與耳輪腳下緣弧度大體相仿的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