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BC線前段與耳輪腳下緣間分成3等份,前1/3為耳甲1區,中1/3為耳甲2區,後1/3為耳甲3區。ABC線前方,耳輪腳消失處為耳甲4區。將AB線前段與耳輪腳上緣及部分耳輪內緣間分成3等份,後1/3為5區,中1/3為6區,前1/3為7區。將對耳輪下腳下緣前、中1/3交界處與A點連線,該線前方的耳甲艇部為耳甲8區。將AB線前段與對耳輪下腳下緣間耳甲8區以後的部分,分為前、後2等份,前1/2為耳甲9區,後1/2為耳甲10區。在AB線後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將耳甲10區後緣與BD線之間分成上、下2等份,上1/2為耳甲11區,下1/2為耳甲12區。由輪屏切跡至B點作連線,該線後方、BD線下方的耳甲腔部為耳甲13區。以耳甲腔中央為圓心,圓心與BC線間距離的1/2為半徑作圓,該圓形區域為耳甲15區。過15區最高點及最低點分別向外耳門後壁作兩條切線,切線間為耳甲16區。15、16區周圍為耳甲14區。將外耳門的最低點與對耳屏耳甲緣中點相連,再將該線以下的耳甲腔部分為上、下2等份,上1/2為耳甲17區,下1/2為耳甲18區。
1.口
【部位】在耳輪腳下方前1/3處,即耳甲1區。
【主治】麵癱、口腔炎、膽囊炎、膽石症、戒斷綜合征、牙周炎、舌炎。
2.食道
【部位】在耳輪腳下方中1/3處,即耳甲2區。
【主治】食管炎、食管痙攣。
3.賁門
【部位】在耳輪腳下方後1/3處,即耳甲3區。
【主治】賁門痙攣、神經性嘔吐。
4.胃
【部位】在耳輪腳消失處,即耳甲4區。
【主治】胃痙攣、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前額痛、牙痛、失眠。
5.十二指腸
【部位】在耳輪腳及部分耳輪與AB線之間的後1/3處,即耳甲5區。
【主治】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石症、幽門痙攣、腹脹、腹瀉、腹痛。
6.小腸
【部位】在耳輪腳及部分耳輪與AB線之間的中1/3處,即耳甲6區。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脹、心動過速、心律不齊。
7.大腸
【部位】在耳輪腳及部分耳輪與AB線之間的前1/3處,即耳甲7區。
【主治】腹瀉、便秘、咳嗽、牙痛、痤瘡。
8.闌尾
【部位】在小腸區與大腸區之間,即耳甲6、7區交界處。
【主治】單純性闌尾炎、腹瀉。
9.艇角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下方前部,即耳甲8區。
【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
10.膀胱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下方中部,即耳甲9區。
【主治】膀胱炎、遺尿、尿瀦留、腰痛、坐骨神經痛、後頭痛。
11.腎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下方後部,即耳甲10區。
【主治】腰痛、耳鳴、神經衰弱、腎盂腎炎、遺尿、遺精、陽痿、早泄、哮喘、月經不調。
12.輸尿管
【部位】在腎區與膀胱區之間,即耳甲9區與10區交界處。
【主治】輸尿管結石絞痛。
13.胰膽
【部位】在耳甲艇的後上部,即耳甲11區。
【主治】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症、偏頭痛、帶狀皰疹、中耳炎、耳鳴、急性胰腺炎。
14.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後下部,即耳甲12區。
【主治】脅痛、眩暈、經前期緊張症、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高血壓、近視、單純性青光眼。
15.艇中
【部位】在小腸區與腎區之間,即耳甲6區與10區交界處。
【主治】腹痛、腹脹、膽道蛔蟲症。
16.脾
【部位】在BD線下方,耳甲腔的後上部,即耳甲13區。
【主治】腹脹、腹瀉、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宮出血、白帶過多、內耳性眩暈。
17.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處,即耳甲15區。
【主治】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絞痛、無脈症、神經衰弱、癔病、口舌生瘡。
18.氣管
【部位】在心區與外耳門之間,即耳甲16區。
【主治】哮喘、支氣管炎。
19.肺
【部位】在心、氣管區周圍處,即耳甲14區。
【主治】咳嗽、胸悶、聲音嘶啞、皮膚瘙癢症、蕁麻疹、便秘、戒斷綜合征。
20.三焦
【部位】在外耳門後下,肺與內分泌區之間,即耳甲17區。
【主治】便秘、腹脹、上肢外側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