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49刺絡法
4.挑刺法是用三棱針挑斷穴位皮下纖維組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操作時,用左手按壓施術部位兩側,或捏起皮膚,使皮膚固定,右手持針迅速刺入皮膚1~2mm,隨即將針身傾斜挑破皮膚,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黏液。也有再刺入5mm左右深,將針身傾斜並使針尖輕輕挑起,挑斷皮下部分白色纖維組織,然後出針,覆蓋敷料。此法常用於治療肩周炎、胃痛、頸椎病、失眠、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頭痛等。
二、適應範圍
三棱針放血療法具有通經活絡、開竅瀉熱、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其適應範圍較為廣泛,凡各種實證、熱證、淤血、疼痛等均可應用。較常用於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熱、中暑、中風閉症、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頑癬、癰癤初起、扭挫傷、疳疾、痔疾、頑痹、頭痛、丹毒、指(趾)麻木等。三棱針刺法常見病症舉例如下(見表4-4):表4-4三棱針刺法常見病症舉例
常見病症針刺部位方法高血壓耳尖點刺發熱耳尖點刺中暑曲澤、委中瀉血昏迷、昏厥十宣、十二井點刺高熱抽搐十宣、十二井點刺頭痛太陽、印堂點刺目赤腫痛太陽、耳尖點刺口眼歪斜耳背靜脈瀉血咽喉腫痛少商點刺中風失語金津、玉液點刺癭氣頸項部阿是穴挑刺瘰鬁頸項部挑刺肩周炎肩部阿是穴挑刺關節腫痛關節周圍散刺急性腰扭傷委中、腰部阿是穴瀉血前列腺炎八髂、腰骶部挑刺男性不育症八髂、腰骶部挑刺痔瘡八髂、腰骶部挑刺頑癬病位周圍散刺疳疾四縫點刺消化不良四縫點刺
三、注意事項
1.對患者要做好必要的解釋工作,以消除思想上的顧慮。
2.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點刺時手法宜輕、穩、準、快,不可用力過猛,防止刺入過深,創傷過大,損害其他組織。一般出血不宜過多,切勿傷及動脈。
4.體質虛弱者、孕婦、產後及有自發性出血傾向者,均不宜使用本法。
5.三棱針刺激較強,治療過程中須注意患者體位要舒適,謹防暈針。
6.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3次為1療程。出血量多者,每周1~2次。一般每次出血量以數滴至3~5ml為宜。
皮膚針療法
皮膚針療法是運用皮膚針叩刺入體一定部位或穴位,激發經絡功能,調整髒腑氣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方法。
皮膚針,又有“梅花針”、“七星針”、“羅漢針”之分,是以多支短針組成,用來叩刺入體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種針具。
皮膚針的針頭呈小錘形,針柄一般長15~19cm,一端附有蓮蓬狀的針盤,針盤下麵散嵌著不鏽鋼短針。根據所嵌不鏽鋼短針的數目不同,可分別稱為梅花針(5支針)、七星針(7支針)、羅漢針(18支針)等。皮膚針針尖呈鬆針形,不宜太銳,針柄要堅固具有彈性,全束針平齊,防止偏斜、鉤曲、鏽蝕和缺損。現代又發明了一種滾刺筒,是用金屬製成的筒狀皮膚針,具有刺激麵廣、刺激量均勻、使用簡便等優點。
一、操作方法
1.叩剌部位皮膚針的叩刺部位,一般可分循經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3種。
(1)循經叩刺:是指沿著經脈進行叩刺的一種方法,常用於項背腰骶部的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督脈為陽脈之海,能調節一身之陽氣;五髒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於膀胱經,故其治療範圍廣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經絡,因其分布著各經原穴、絡穴、郤穴等,可治療各相應髒腑經絡的疾病。
(2)穴位叩刺:是指在穴位上進行叩刺的一種方法,主要是根據穴位的主治作用,選擇適當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療,臨床常用的是各種特定穴、華佗夾脊穴、阿是穴等。
(3)局部叩刺:是指在患部進行叩刺的一種方法,如扭傷後局部的瘀腫疼痛、頑癬等,可在局部進行圍刺或散刺。
2.刺激強度與療程刺激的強度,是根據刺激的部位、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的不同而決定的,一般分輕、中、重3種。
(1)輕刺:用力稍小,皮膚僅現潮紅、充血為度。適用於頭麵部、老弱婦女患者,以及病屬虛症、久病者。
(2)重刺:用力較大,以皮膚有明顯潮紅,並有微出血為度。適用於壓痛點、背部、臀部、年輕體壯患者,以及病屬實證、新病者。
(3)中刺:介於輕刺與重刺之間,以局部有較明顯潮紅,但不出血為度,適用於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