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能為寶寶做點什麼?這也是每個待產婦心中的疑問。專家建議,為了能順利生下孩子,每名孕婦及家屬都要做好物質和精神方麵的準備。
在物質方麵要早做準備,一般在預產期前3周(即37孕周)就要準備好產婦及嬰兒所需要的物品,因為在孕37周以後,隨時可能臨產。為孕婦準備好產後在醫院裏換穿的內衣,內衣應比以前寬大一些,月經帶的帶子要加長。另外,要準備清潔、柔軟、吸水性好的衛生紙、衛生巾。為嬰兒準備好內衣、棉被、毯子、爽身粉、尿布等,尿布要事先水洗、水煮消毒,宜選用吸水性好且柔軟的棉布,也可備一部分一次性尿布,為以後因天氣不好尿布晾不幹做準備。有的人喜歡讓產婦吃紅糖,但事先要將紅糖上鍋蒸好消毒,以免喝了瀉肚子。準備好的物品應分門別類打好包,避免臨產後著慌,找不到需要的東西。
此外還要做好思想準備,盡量減輕孕婦的緊張感。
①參加孕產婦學習班。學習孕期保健知識,了解分娩過程,熟悉各個過程的特點以及產程中該如何同醫生配合,如何減輕分娩中的疼痛;定期產前檢查,可以向醫生谘詢一下,是否有經陰道分娩的條件,以便做到臨產前心中有數,臨產後充滿信心。
②熟悉要去醫院的環境。選擇醫院最好是產前檢查所在的且較好的醫院,如果距住處近且來去方便,那就更好了。
③產婦身邊最好有人陪同,便於照料。妊娠晚期,特別是有分娩先兆以後,不要到附近沒有接生條件的地方去旅行。
④若醫院條件允許的話,臨產後可以讓丈夫陪在身邊。丈夫溫柔體貼的話語可以解除產婦的緊張心理,丈夫的鼓勵可以增強自己戰勝疼痛順利分娩的信心。
準備工作做好後,孕婦就要堅定信心,保持安定樂觀、睡眠充足,休息充分以充沛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迎接小生命的到來。
3.保養好分娩“主動力”
一些孕婦很想知道,怎樣才能讓分娩過程順利呢?為什麼有的人三個小時就可以生下孩子,而有的人卻要十幾個小時呢?影響產程的因素有很多,產力大小就是影響產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那麼什麼是產力呢?產力是指產婦將胎兒從子宮中逼出的力量,它包括子宮收縮力、腹肌和提肛肌收縮時產生的排擠力和向下的壓力。其中子宮收縮力起主要作用,它能使子宮頸口擴張、開全,迫使胎兒下降。腹肌及提肛肌收縮力能協助宮縮將胎兒及其附屬物排出體外。在骨盆和胎兒都正常的情況下,產力是促使分娩的主要動力。
產力的大小因人而異,產力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生產的順利與否,不要以為身體強壯的孕婦產力就大,因為它的大小並非一時激發而出的,而是與平時的活運和孕期的保養有關。
(1)加強孕期和臨產時飲食營養,是保存產力的重要環節。孕期要多食含蛋白質較高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瘦肉、禽、蛋、乳、新鮮蔬菜及水果。孕期營養豐富,不但能促進胎兒生長發育,又能增強孕婦的抗病力,保證孕婦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進行分娩。臨產前,孕婦必須吃飽喝足,最好進食熱能較高的食物,如大米、白麵、玉米、紅薯、紅糖、雞蛋等,都能增加產力。
(2)勞逸適度,孕期不可過勞,也不可過逸。臨床常見有的婦女一旦懷孕,便過分強調休息,稍有不適,就要求開假條,甚至連日常家務活也懶於去做,更有甚者,卻無故整天臥床不起,生怕傷害了腹中的小寶貝,怕流產。實際上,越是不動,胎兒越得不到應有的鍛煉;相反,如果孕期適當勞動鍛煉,能夠增強體力,加強子宮和腹肌收縮力,才有利於胎兒成長,有利於增加分娩時產力。如果孕期過於講究安逸舒適,臥床不起,往往會引起血氣運行不暢,中氣虛弱,以致影響胎兒生長發育,臨產時也由於元氣不足,無力推動胎兒外出;氣血阻滯、胎兒遲滯不下而出現難產。通常,婦女正常妊娠,絕不可整天臥床不起,應該與平時一樣參加勞動。隻有到臨產時,才要適當休息。
孕期切不可過勞,過勞也會傷產力。孕期內不做超過自己體力所能勝任的勞動。因為勞動強度超過自己肌肉的負荷時,會使肌肉、骨骼受到損傷,以致不能負重。當盆腔肌肉、骨骼、腰肌受損後,分娩時宮縮無力,腹肌及提肛肌收縮無力,胎兒下降困難而導致難產。
(3)孕期內應注意預防各種疾病發生,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肝炎、腸胃炎、關節炎、心髒病等。疾病不但消耗營養,降低產力,還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以致流產。特別在妊娠晚期,更應當注意預防,哪怕是一般的感冒、咳嗽、腹瀉等都可能影響產力而導致難產。預防方法是:孕期內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饑,不過飽,加強營養。生活起居應有規律。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不要去餐館進食,遇到家中或周圍有傳染病人,應當注意隔離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