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可能告訴過你,孕婦應當適量補充維生素,於是許多人就把維生素當成安全藥、營養藥,但維生素能致畸胎則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維生素A可破壞胎兒軟骨細胞導致骨骼畸形、指趾畸形、齶裂、眼畸形、腦畸形;維生素D使胎兒血鈣增高,易致胎兒智力發育低下。據報道,孕期內大量服用維生素C、B也可致畸胎。
很多人都相信中草藥天然,藥性溫和,隻會“補”人不會傷人,孕婦可以放心服用。一些孕婦,尤其是一些平時體質較弱的孕婦,懷孕之後就覺得現在是“一個人吃,兩個人用”,腹中胎兒的生長發育全靠自己供給營養物質,於是既怕自己身體吃不消,又怕寶寶長不壯,於是各種中藥類滋補品輪番上陣,如紅花、枳實、蒲黃、麝香、當歸、人參等,尤其是人參作為“補藥”,各種複方製劑名目繁多,如人參蜂王漿、人參精、人參膏、人參酊、人參酒、人參養榮丸、人參大補丸、參茸精、青春寶等等;還有人參枸杞湯、人參銀耳湯等,孕婦加強營養本可無厚非,但這些中草藥具有興奮子宮的作用,可導致胎兒宮內缺血缺氧,致使胎兒發育不良或畸形。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包括各種滋補性藥品,都在人體內分解、代謝,並有一定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過敏反應。可以說,沒一種藥物對人體是絕對安全的。如果用之不當,即使是滋補性藥品,也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對孕婦以及腹中的胎兒帶來種種損害。因此,孕婦應以食補為主。胎兒生長發育需要供給的是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糖、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這些營養物質,廣泛存在於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中。所以,孕婦應該在吃得好、吃得全、吃得香甜可口上下功夫,這才是身體較弱孕婦滋補的最佳選擇。
當然,也不是對孕婦服用補品一律排斥,確實需要服用滋補性藥品的孕婦,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合理地服用。
確實有很多藥,會給胎兒造成影響,聽起來很可怕,事實就是如此。但孕婦也不可能就完全不生病,生了病不可能不吃藥,隻要你在就診時向醫生說明自己已經懷孕,醫生就會權衡利弊。為你選擇安全無毒副作用的藥物,確保母子健康平安。
4.幫你處理早孕反應
當媽媽是一個女人最大的驕傲和幸福。在懷孕過程中,孕婦需要忍受一些懷孕帶來的不適,例如妊娠嘔吐。妊娠嘔吐不是病,隻是懷孕的一種暫時現象。如果嘔吐現象嚴重的話,也會影響到孕婦的心情,使孕婦過分緊張和憂慮,因此應當做一些必要的安排,讓妊娠反應逐漸好轉。
已受孕的婦女在月經期過後幾天,可能就會出現惡心、嘔吐現象,一般發生在晨間起床後幾小時內,重者可全天發生,待到懷孕12~14周左右自然消失。此種反應在初產婦較明顯,有的可在每次妊娠時重複出現。女性可根據此種反應來判定自己是否已孕,故稱妊娠反應,俗稱“害口”。妊娠反應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往往因人而異。輕者僅有食欲下降,胃納減少,晨間惡心或偶有嘔吐;重者吃啥吐啥,不吃也吐,或一口一口地吐唾沫,有的吐黃綠色的苦水(膽汁),甚至達到脫水酸中毒等病態地步。此外,有的孕婦有食欲異常情況,特別喜吃生冷、酸味、厭惡油膩。嗅覺特別敏感,對所有厭惡的氣味,聞之即可引起反射性嘔吐。
早孕反應的時間、症狀、程度因人而異。部分孕婦無明顯反應;多數孕婦(約80%)有較輕的反應。出現早孕反應時,隻要自己想些辦法,如身心放鬆、注意休息,不願做的家務活就暫時不做,吃一些自己愛吃的東西。而不必擔心胎兒的營養問題,因為此時胎兒很小,所需的營養不多。還可以參加一些自己愛好的娛樂活動,想方設法分散注意力,不要隻想吐。一般不必治療,經過數周後,早孕反應即可消失。僅有少數孕婦反應嚴重,不能進食,頻繁嘔吐,甚至吐出膽汁及血,出現皮膚幹燥,眼窩下陷等,這叫妊娠劇吐,對孕婦及胎兒會造成不良後果,應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孕早期反應時,從飲食上注意一些還是必要的。早孕及反應的孕婦,多數有胃部沉重感,食欲不振,加之嘔吐、惡心。為了不使母親、胎兒的健康受到損失,就得設法攝取營養。為此,飲食上有以下幾點應予以重視。
(1)順其自然。飲食不要求規律化,想吃就吃。每次進食量可以少一點,可以多吃幾次;不必考慮食物的營養價值,隻要能吃下去就有益處。待反應過去後,再恢複飲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