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中醫養生,揭開女人長壽的密碼(2)(3 / 3)

俗話說“藥症相符,大黃也補;藥症不符,參茸也毒”。因此,藥補講究的是“藥症相符”。各人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用,不可一概而論。最好的辦法是去醫院請中醫師確診,再選擇相應的補藥。

掉頭發代表什麼

越來越多的女性深受脫發問題的困擾,這嚴重影響了女性的自信心。

導致女性脫發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遺傳。女性也會出現遺傳性脫發,稱之為女性男性型遺傳禿頭。由於毛囊的生長期因遺傳而較短,因此會提早出現脫發現象。

(2)過度減肥節食。近幾年來,年輕女士脫發現象日趨嚴重,經專家研究分析後指出,這與女士過度減肥有關。頭發的主要成分是角朊,它由蛋白質、鐵質等物質構成。不少女士為減肥而一日三餐隻吃蔬菜、水果等素食,沒有充足的蛋白質、鐵質等營養供給頭發毛囊而導致脫發。

(3)性激素分泌失調。因服用、停用避孕丸或進入更年期等都會出現性激素分泌失調,而造成脫發的現象。

(4)懷孕分娩後。婦女在懷孕後期,進入休止期的毛發增多,生育後才會長出新毛發。因此新毛發會把原有的毛發擠出,從而產生脫發現象。

(5)事業女性工作壓力。工作過度勞累或心理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精神緊張,妨礙血液循環的暢順,使得營養成分無法隨同血液到達頭皮,從而導致脫發及白發等情況出現。

(6)經常燙染、束縛或拉扯頭發。經常燙染頭發或使用對頭發有破壞性的化學用品,如定型泡沫及染發劑等;還有些女性習慣性將頭發束縛或胡亂拉扯頭發,這些做法都會令頭發脫落增多。

預防脫發的方法有很多,除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避免過度疲勞以外,加強頭發的養護和科學地攝取營養也十分重要。經常脫發的女性應經常食用含有豐富膠質蛋白的食物,如肉皮凍、蹄筋、脫脂酸奶酪、海帶、芹菜、菠菜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並適當補充含鐵硫、鈣等礦物質的食品。此外蛋類、奶乳、黑豆與鬆子仁均有利於頭差生長。中醫經驗證明,常煮食黑豆對預防治療脂溢性脫發、產後脫發病後脫發和早禿均有一定功效。

什麼是健康的麵色

觀察病人的臉是醫生診斷人體疾病的依據之一。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其中的“望”,就是觀色。

健康人的臉色受種族、年齡、職業、季節、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女性健康的臉色應該是稍黃略紅潤且有光澤,夏季時偏黑,冬季偏白。如果麵色異常,有可能是身患某種疾病。

(1)潮紅:多見於由感染引起的高熱,如大葉性肺炎、傷寒、肺結核等,應用些心血管擴張藥如阿托品。大量服用激素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為櫻桃紅色)等亦可引起潮紅麵色。

(2)蒼白:大出血、休克引起的血容量急劇減少,寒冷、驚恐或劇烈疼痛引起的毛細血管的強烈收縮都可引起麵色蒼白。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腎炎等病人,麵色亦呈現蒼白色;另外,鉛中毒病人以麵色灰白為主要特征。

(3)橘黃:多見於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肝硬化、肝癌、亞急性肝壞死等病人。長期患有鉤蟲病的病人,由於慢性失血,也會引起麵色橘黃。

(4)青紫:各種原因引起的窒息,患先天性心髒病、肺源性心髒病、心力衰竭的病人都可出現青紫麵色。

(5)黑色:老年女性的麵部,多有散在的脂褐色斑點,稱為“老年性色素斑”;婦女在妊娠期間出現的棕褐色斑,稱為“妊娠斑”,這是兩種生理現象;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可使麵色變黑;另外,長期服用或接觸砷劑、抗癌藥也可使麵色呈現不同程度的發黑。

當然,即使健康人的麵色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淺層血管的豐富與否決定臉上的紅色的深淺;表層皮膚薄厚能影響臉色黃白程度的變化;體內黑色素和胡蘿卜素的含量多少也能影響到臉的色澤。其中黑色素的多少還與內分泌係統、神經係統有關係。

還有患某些疾病的病人常具有特殊的麵容,這對疾病的診斷與鑒別上具有重要價值,如下所述:

(1)活動期結核:病人麵孔多蒼白、消瘦,而兩頰潮紅呈胭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