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健康情趣養生
女性在一生中,要經曆結婚、生育、撫養孩子等要階段,同時還要承擔工作和家庭的責任,這些繁重的負擔很容易導致女性情緒的波動,對身心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在調養情緒方麵就顯得格外重要。
下麵幾種頗有情趣的放鬆法可以幫你減輕精神壓力,使身心放鬆。
(1)打盹。學會在一些場合,如家中、辦公室、走廊、甚至公交車上打盹,隻需10分鍾就會使人精神振奮。
(2)想象。通過想象一個所喜愛的地方,如大海、高山或自己的小院等放鬆神經。把思緒集中在所想象的東西上,並漸漸放鬆身體肌肉,由此達到放鬆精神的目的。
(3)按摩。緊閉雙目,用指尖用力按摩前額和後脖頸處,有規則地向一定方向旋轉,不要漫無目的地揉搓。
(4)呼吸。快速進行淺呼吸,為更好放鬆,可慢慢吸氣、屏氣,然後呼氣,每一階段持續8拍。
(5)腹部呼吸。平躺在地板上,麵朝上,身體自然放鬆。吸氣,呼氣,最後放鬆,使腹部恢複原狀。正常呼吸數分鍾後,再重複這一過程。
(6)擺脫常規。在行為上經常變換一些不同的新方式,改變以往的常規行為,比如雙腳蹦著上下樓梯。
(7)沐浴時唱歌。洗澡時放開歌喉,盡量拉長音調。因為大聲唱歌需要不停地深呼吸,這樣可以使身體得到很好的放鬆,使心情愉快。
(8)伸展運動。伸展對消除身心的緊張非常有益,它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鬆,從而緩解壓力。
女人應注重心理健康
對於影響健康的因素,人們通常習慣於從生理上去找,殊不知,人的心理活動也是影響健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任何心理活動的產生,都有其生理基礎,心理上的每一次變化,都能引起肌肉、心率、血壓、呼吸、代謝和體溫等方麵的一係列複雜的生理變化。例如憤怒時,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等連鎖反應;悲傷時,則腸胃蠕動下降、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欲銳減。這是因為支配人心理活動的神經係統的有關部位同時也是人體內各個器官、組織的支配者。所以,在人皺眉、咬唇、瞪眼、切齒、掩麵之時,身體內部也在“翻江倒海”。
據統計,城市門診就醫的病例中,一半以上屬於由心理疾病或由心理因素而導致的生理疾病。其中,由於不良心理因素造成的生理疾病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原發性高血壓。這種病本身沒有器質性的病變,主要由於長期緊張、激動、焦慮或處於矛盾狀態所致。
(2)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長期處於焦慮、憂鬱、恐懼、憤恨等消極情緒之中對胃腸功能的危害最為明顯,胃酸持續增高,引起胃粘膜和十二指腸糜爛,導致潰瘍。
(3)心髒病。長期、反複的消極情緒是誘發心髒病的原因之一。情緒波動大、容易激動、爭強好勝的人,易患心髒病。
(4)糖尿病。長期過度的心理緊張可使內分泌失調,胰腺分泌機能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血糖和尿糖水平增高,引發糖尿病。
(5)腫瘤。相當數量的癌症患者在病前都有較長時期的不良情緒刺激或者突然的重大心理打擊。
可見,不良的心理因素不僅是某些疾病的發病根源,而且在疾病的治療中也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醫療實踐表明,病人的某些心理特征往往比引起該疾病的病原性質更能決定疾病的嚴重度,因為病人總是按照自己所特有的心理反應來體驗自身所患的疾病,所以不同心理特征的病人,對已經形成的疾病會做出不同的反應。有的病人本身患的疾病並不嚴重,卻感到十分惶恐,有如大病在身;而有的病人病情十分嚴重,卻能坦然對待。心理特征的不同,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病程的轉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千多年前的中醫學,就對心理因素在疾病發生中的重要作用做過專門的論述,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失調便可使陰陽失調、血氣不和、經絡阻塞、腑髒紊亂,並有“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和“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論述。在現代社會,心理因素與生理疾病的關係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