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每周平均有一或兩個晚上。
(4)每周有平均三個或更多晚上。
E。在您睡覺時,是否有其他睡覺不安寧的情況,如果有,請描述這個問題:(),並描述其程度:
(1)過去一個月沒有。
(2)每周平均不足一個晚上。
(3)每周平均有一或兩個晚上。
(4)每周有平均三個或更多晚上。
您認為您目前的作息製度是否適合您:是,不是。
如果不是,您有對自己的建議或想法嗎?()。
答案:
使用和統計方法:PSQI用於評定被試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其中第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不參與計分,在此僅介紹參與計分的18個自評條目(詳見附問卷),18個條目組成7個成分,每個成分按0~3等級計分,累積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範圍為0~21l,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被試者完成試問需要5~10分鍾。
各成分含意及計分方法如下:
A。睡眠質量:根據條目6的應答計分“較好”計1分,“較差”計2分,“很差”計3分。
B。入睡時間
1.條目2的計分為“≤15分”計0分,“16~30分”計1分,“31~60”計2分,“≥60分”計3分。
2.條目5a的計分為“無”計0分,“<1周/次”計1分,“1~2周/次”計2分,“≥3周/次”計3分。
3.累加條目2和5a的計分,若累加分為“0”計0分,“1~2”計1分,“3~4”計2分,“5~6”計3分。
C。睡眠時間
根據條目4的應答計分,“>7小時”計0分,“6~7”計1分,“5~6”計2分,“<5小時”計3分。
D。睡眠效率
1.床上時間=條目3(起床時間)-條目1(上床時間)
2.睡眠效率=條目4(睡眠時間)/床上時間×100%
3.成分D計分位,睡眠效率>85%計0分,75~84%計1分,65~74%計2分,<65%計3分。
E。睡眠障礙
根據條目5b至5j的計分為“無”計0分,“<1周/次”計1分,“1~2周/次”計2分,“≥3周/次”計3分。累加條目5b至5j的計分,若累加分為“0”則成分E計0分,“1~9”計1分,“10~18”計2分,“19~27”計3分。
F催眠藥物
根據條目7的應答計分,“無”計0分,“<1周/次”計1分,“1~2周/次”計2分,“≥3周/次”計3分。
G日間功能障礙:
1.根據條目7的應答計分,“無”計0分,“<1周/次”計1分,“1~2周/次”計2分,“≥3周/次”計3分。
2.根據條目7的應答計分,“沒有”計0分,“偶爾有”計1分,“有時有”計2分,“經常有”計3分。
3.累加條目8和9的得分,若累加分為“0”則成分G計0分,“1~2”計1分,“3~4”計2分,“5~6”計3分。
PSQI 總分=成分A+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E+成分F+成分G
三、生物鍾
生物鍾是人體調節睡眠與覺醒的重要機製。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而逐漸適應環境,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當這種晝夜節律變成我們人體自身的固有節律後,人體就自然而然地具有感知晝夜變化的能力了,就好像在體內建立了一個“時鍾”,從時間上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這種現象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生物鍾”。科學家已經發現,高等動物的生物鍾位於大腦一個稱為“視交叉上核”的神經細胞核團中。當人完全與外界環境隔絕,處在一個沒有任何可能得到時間信息的地下室內,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開燈、關燈、起床、進餐、讀書和就寢,這說明,即使沒有外部環境因素,機體的晝夜節律依然存在,隻不過這種狀況下的生理節律比24小時稍長,為24.2—25.0小時,而且睡眠一——覺醒周期趨向延長,每天受試者就寢和起床的時間也比正常情況要晚一些。這種節律是在完全排除了來自外界刺激的特定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是自由運轉節律,是屬於機體固有的一種節律,這就是生物鍾。
四、生物鍾對睡眠的影響
生物鍾決定了我們在白天清醒,在夜間睡眠。當生物鍾遭到破壞,人的生物節律就不能保持原有的模式,無法與外界環境的節律保持一致,可能會出現白天睡覺、夜間清醒、原有的作息規律被打亂的情況。典型的例子是盲人的睡眠。對於先天性盲人來說,由於他們的生物鍾沒有很好地發育,目光不能調節其睡眠和覺醒的節律,因此,他們常常不能遵循24小時的作息規律,而表現為連續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無眠,隨後出現14小時以上的睡眠。由於他們的睡眠節律紊亂,導致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能從事有規律的社會活動,影響其就業和生活。
因此,可以認為,生物鍾對人類的睡眠一——覺醒周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全的生物鍾能保證人類的睡眠時間與外界環境的協調統一,進而保證人類社會功能的完整性。
五、失眠與失眠症
失眠,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症,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淺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
失眠表現為入睡困難或保持睡眠狀態困難。主要表現:輕者為入睡困難,睡眠中易醒,並難以再次入睡,早晨過早醒來;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暈、神疲力乏、心悸健忘、心神不安、患者常對失眠感到焦慮和恐懼。
1.失眠症的主要表現
失眠症是一種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內對自己的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都不滿意的狀態。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容易驚醒,醒後難以再次入睡,清晨過早醒來,睡眠時數不足,似睡非睡,多夢,醒後仍然有疲憊感。
因為睡眠質量不高,患了失眠症就自然會表現出情緒不佳。日夜對健康和睡眠過度的關心是失眠症患者的共同心理特點,每到上床睡覺時,就會感到緊張、焦慮、煩躁或抑鬱,反複思考如何使自己得到充足的睡眠,對自身的各種感覺及變化極其關注,感覺很是壓抑、痛苦,情緒沮喪;做事時,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問題時,思維欠敏捷和靈活,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明顯降低等。而且由於情緒不佳、容易急躁等原因,常常為小事情遷怒於人,使之產生矛盾,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甚至出現難以適應周圍的人際關係。這些不良的感覺和處境反過來又會影響睡眠,形成惡性循環,使失眠持續存在。
2.失眠不等同失眠症
失眠症的典型症狀是上床難以入睡持續時間兩周以上。
失眠的主要症狀表現是上床難以入睡、早醒或中間間斷多醒、多夢、噩夢、似睡非睡或通宵難眠。這樣的睡眠狀況,如果發生的時間不長,而且白天其他不適症狀不明顯,也不影響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功能,應算失眠,但是不能就此認定是失眠症。
失眠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幹擾因素引起,出現一時的入睡困難或間斷多醒、早醒等症狀,是常見的一種現象,一般經過自身精神或生活上的調節,不需要服用安眠藥物,數日後可以自動恢複正常睡眠。這說明人們正常的睡眠功能是可以通過自身調節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出現短時間的失眠症狀,並不奇怪,也不可怕,更不必驚慌失措急於服用安眠藥,一般通過自身調節就能恢複正常。但是如果上述某種失眠症狀出現持續時間超過兩周,並伴有頭暈脹痛、心慌、心煩等症狀,而且明顯影響白天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功能,才是一種疾病的表現,這應當稱失眠症。
據研究,全球有1/4以上人口有睡眠方麵的困擾。可見,認識失眠,了解失眠的知識,對於我們大多數人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