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我看電視劇的時候請不要談智商(2 / 2)

遙想當年《武林外傳》。皇皇80集,真要人認認真真坐下來觀賞,再搞笑的劇情也未免難耐。但是隻要電視台在播,遙控器正好轉到它停下來——無論你本來是準備聽個天氣預報就去幹活還是怎樣,都會跟著它嗬嗬一下,再嗬嗬一下,最終不知不覺竟然一坐就是一個小時。

而《愛情公寓》的大紅,也可歸入此列。2009年《愛情公寓》第一季播出時,口碑幾乎是一邊倒的:“不知道抄了多少美劇。”甚至有觀眾戲稱,“如果片尾字幕裏需要像論文一樣附錄文獻引用出處的話,某些電視劇得附多長啊!”“我總是不禁要想象編劇們開會時是不是以‘大家說說看今天咱們抄哪幾集美劇’來開頭”。

而今《愛情公寓》順利播到第三季,仍然不免“隨意打開一集十分鍾就能看到兩個植入廣告一段抄襲”的情況。但三年來,它在視頻網站上的點擊量,卻從幾千萬一路飆升到2億,簡直就是“負麵口碑傳播”的典型作品。有一百個人在罵,就有一百零一個人在看。多出來的那一位,本來對它沒有興趣,看到有那麼多人在罵,特地過來一探究竟——而這種電視劇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你明知道它無聊、明知道它抄、明知道多看無益,仍然會被吸在座椅上——因為對麵的人,正在拚命講笑話逗你呢。

萬能下茬,百年神曲

這些年來,情節誇張離譜的“狗血劇”已經不稀奇了。與此同時,“貧嘴劇”這種新型劇中卻方興未艾。你以為隻有情景喜劇才適合貧嘴嗎?那《心術》每集40多分鍾的時長裏,有一半時間都在打嘴仗又是怎麼回事?

“貧嘴劇”的巨大優勢,除了黏性強,還有隨身攜帶功能。這年頭年輕人看電視劇,大有古人“三上”之風:床上、地鐵上、路上——尤其可以當作“跑步劇”,早晚鍛煉時別一個播放器在腰間,不用看畫麵,聽著耳機裏傳出的台詞就足以跟進整個劇情。

而且,天知道那些任何場合都百搭的“貧嘴”台詞,什麼時候會無孔不入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北愛》流行的時候,“你有病啊”這句罵人話,一夜之間有了最佳下句:“我有病怎麼了,你有藥啊!”而“中華兒女千千萬,實在不行咱就換!”也成了情場勵誌的萬能下茬。當《北京青年》號召大家“重走青春路”的時候,到處有人在嚷“誰知道我們該夢歸何處,誰知道尊嚴已淪為何物”。而《甄嬛傳》的鋪天蓋地式連播甚至還催生了“甄嬛體”,還有人琢磨出語調:“口氣要不急不緩,不驚不乍,從容大方”。一時間,又是“本宮”遍地、“極好”開花,好不熱鬧。

看到這樣的場景,怎不令人想起當年《武林外傳》萬人空巷時,那些空氣中不斷飄過的“子曾經曰過”、“葵花點穴手”、“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在電視劇複雜的傳播支鏈上,還有主題歌的功勞。有時候,一部熱播劇火過便了,而它的主題歌卻會被廣泛傳唱於各種場合,風頭甚至蓋過劇作本身。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韓磊的一聲怒吼,隨時又能將人帶回《康熙王朝》。《天龍八部》末尾那曲歌詞紛繁繞口的《難念的經》,又是多少人在K房的炫技曲目。劉歡“路見不平”吼了不知道多少聲,《好漢歌》從梁山泊一直唱上春晚。

不是神曲,賽過神曲。今年元旦,和龔琳娜新神曲《法海你不懂愛》一同登上各大衛視晚會的還有楊冪為《宮》演唱的主題歌《愛的供養》。《北京愛情故事》家喻戶曉的同時,汪峰那首《北京,北京》和陳思成親自翻唱的插曲《滴答》,也紅極一時,成為多少人或婉約或狂放的手機彩鈴。

是的是的,這個時代不需要什麼智商測試。你隻要問問TA追看什麼電視劇,答案已經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