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讀者誠信檔案建設與誠信教育
工作園地
作者:閆巧琴
自2011年我國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全麵實施以來,各級公共圖書館實現了讀者“無障礙、零門檻進入”。伴隨而來的新問題是讀者誠信缺失現象不斷增加,不僅使圖書館的文獻慘遭損壞、不斷流失,嚴重影響了館藏文獻資源建設,妨礙了圖書館讀者服務的正常開展,剝奪了更多讀者利用文獻的權利,而且還會引發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讀者去效仿,誘發社會道德墮落。筆者認為,應對讀者誠信缺失的新挑戰,各級公共圖書館必須認真分析讀者誠信缺失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充分發揮其社會教育職能,在加強讀者誠信檔案建設,提高誠信教育的創新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規範管理工作,提升服務水平。
1 讀者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1.1 借閱中讀者誠信缺失表現。讀者借閱圖書時,一些讀者偷書、撕書、超期甚至借了不還,隨意在書刊上圈畫和塗改批注;有的讀者不尊重工作人員勞動,將所取下來的圖書隨手亂放,造成錯亂架現象,不僅影響其他讀者查尋資料的速度,同時增加了工作人員的負擔。更為惡劣的是各種花樣的偷書行為,個別讀者看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愛不釋手,或在不辦理借閱手續情況下,把書帶出書庫與閱覽室,或直接把圖書從窗口扔出,或采取將借到手的圖書挖瓤後再還回,心安理得地將書據為己有。更有甚者,專門借走一些珍貴的甚至已經絕版的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古舊文獻,然後謊稱不慎丟失,主動認罰,給圖書館館藏資源帶來重大損失。
1.2 上網閱覽中讀者的誠信缺失表現。隨著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化進程的深入推進,網上服務功能極大增強,越來越多的讀者到圖書館上網瀏覽、檢索、欣賞和娛樂,提高了讀者對圖書館的利用率。但是,讀者網絡閱覽道德缺失現象也開始凸顯。主要表現為:盜用他人賬號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使用網絡資源,並進行違規操作,給他人造成經濟和精神上的損失;未經允許,通過非法賬戶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對圖書館計算機信息網絡功能及其存儲、處理及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修改、增加或刪除;從網上下載一些黑客軟件,故意放在圖書館計算機閱覽室機器上運行,輕者造成機器故障,無法正常上網,重者導致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機器癱瘓;為了滿足不健康心理需要,采取繞過防火牆的辦法,訪問色情網站,造成不良影響;自行修改機器網絡配置和係統文件,甚至在注冊表中修改客戶端軟件等現象。
2 讀者誠信缺失現象成因分析
2.1 讀者公德意識淡薄。從客觀上講,中國社會正處於深刻轉型之中,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一方麵,提高了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麵,也誘發了人們強烈的求利欲望。許多人在金錢權力的驅使下,泯滅良知,背信棄義。社會上種種以權謀私、逃稅避稅、欺詐造假而一夜暴富,誠實守信卻吃虧的現象衝擊和影響著社會價值觀,極大地破壞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傳統。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這樣的社會大環境成為讀者公德意識淡薄的外部原因。從主觀上來講,在當今國民心目中,做老實人、講誠信就會吃虧。
2.2 讀者責任意識淡薄。公共圖書館為了大力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相繼提出了“讀者第一”“以讀者為中心”“讀者滿意度”等理念,目的是為了提高讀者服務質量,促進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使圖書館更好地體現社會教育職能,為讀者服務。這些理念使得讀者在主觀意識上放大了自身權利,而所需承擔的義務則被忽略,責任意識逐漸淡薄。但是,以讀者為中心並不意味著讀者責任的弱化,圖書館的客體地位並不是絕對的。權利與責任是地位統一、相輔相成的,與讀者需求相匹配的服務以及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由圖書館與讀者共同營造。例如,讀者不履行按期還書的責任,將公共信息資源長時間占為己有,已經損害了其他讀者的信息利益,其他讀者對於誠信缺失現象會部分地歸咎於圖書館管理不善,也會將其不滿部分地轉移至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