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湘南古民居現狀及其數字化信息保護(3 / 3)

那麼,針對湘南古民居的數字化信息保護,筆者認為,目前不宜求大求全,而是要對即將消亡的部分進行亡羊補牢,加強基礎性信息資料收集和相關研究,具體如下:

1.數字化信息采集、記錄與保存。湘南古民居作為物質文化遺產,不可抗拒地會有衰敗和消失的遺憾,那麼可以先通過數字化攝影攝像和三維立體掃描進行圖像和模型的采集,並進行前期的數字化圖像處理、數字化影像編輯和數字化三維建模;其次,對數字化信息資料要做好參數記錄,並建立全麵彙總各種記錄媒體提供的相關信息的資料目錄,以便索引;最後利用數字存儲技術進行信息化保存和分類。

2.數字化複原與研究。對於已經損壞或消失的湘南古民居的局部或整體,可以借助虛擬技術使之複原,並通過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技術和設備,進行過程的動畫演示。同時,可以對古民居傳統工藝、建築材料特性和建築結構進行技術參數研究和分析。

3.數字化展示與信息傳播。在展示與傳播上,基於數字媒介平台而建立的係統,可將多種媒介形式的古民居文化遺產信息整合在一起,提高大家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知。同時,借助多媒體集成、數字影像、虛擬技術和互聯網絡,充分展示、傳播與開發利用湘南古民居,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製,在互動平台上,還能大範圍實現資源的利用和共享。

4.數字化信息產權。把湘南古民居的數字化信息進行知識產權申請和保護,隨著信息的不斷完善和研究成果增加,可以極大地提升其文化和品牌價值,對湘南古民居的綜合利用和多層麵開發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當今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字化技術已進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它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思維和生存方式。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麵,數字化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台,因此,我們要善於利用新的觀念和技術,使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精華得到延續,文化得到傳播,價值得到提升。

(注:本文為2010年湖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湘南古民居的數字化藝術研究及應用》,課題編號:10C1226)

參考文獻:

[1]唐鳳鳴.湘南民居研究[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6.

[2]劉敦煦.中國住宅概說[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3]郭謙.湘贛民係民居建築與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4]劉沛林.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M].上海:三聯書店,1995.

作者單位:湖南湘南學院藝術設計係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