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方特產與包裝(2 / 2)

在包裝設計上,環保類材料的運用也日趨廣泛。比如有毛線、棉花、聚乳酸等。為了響應自然環保理念“低碳生活”,這一類材料是不可少的。隨著科技的發展,符合當代社會趨勢的環保類新型材料也越來越多,趨於多樣化。在美觀包裝的同時,還保護了環境,這是一種很好的新興材料。例如,國外已經有聚乳酸製成的包裝,隻要一個月就能降解。

三、特產包裝的造型設計

特產的外包裝不僅僅是用來存放特產的,另一重要作用是要凸顯地方文化的特點。特產外包裝要符合產品本身的基本功能,還要具有審美功能。設計者應從產品自身的特色和功能出發,分析和設計屬於它自己的造型結構。包裝設計除應符合該產品實用功能外,還應與當地的風土人情及地方特色相交融,在此造型基礎上產生出一種新形態。

包裝的造型變化分別為肌理的變化、模擬的變化還有特異的變化這三大類。肌理的變化就是在特產包裝的表麵一部分運用各種不同的肌理來展示產品的特色以及功能,與另外一種材質產生鮮明的對比,凸顯地方特產濃鬱的地方風味。現實中,磨砂、雕刻、陶土等肌理表現形式較為常見。模擬變化指的是在包裝造型中主動模擬出一些符合產品形象的美好圖案,比如地域的風情和自然景觀,這樣能大大增加土特產的神秘性和獨特性。最後,特異的變化就是指通過造型的不同或者材料的不同,在土特產的外包裝上營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在統一的規則中突出產品具有個性的一麵,意味深遠。

包裝的開口部是最易引起消費者關注的部位,屬整個包裝的重中之重,應根據物體的差異做出不同的設計造型。另外,容器口部和中部承接部分的造型也很重要,不僅要加入地方特產的地方特色,還要注意和整體統一。

土特產包裝造型設計首先要滿足消費者的基本日常需要,不要忽略其主要意義,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其次,造型設計尤其要注意和新型材料的結合,靈活地根據物品自身的特性和功能選用不同的材料,使產品顯得別具一格。不過在材料的選用上要格外注意,同一種特產在不同的材料包裝下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最後,要注意特產包裝造型設計的藝術形象,不僅要注重實用性,還要把本地文化優勢用藝術的手段完美地在包裝上表現出來,根據地方性、民族性做相對應的處理,才能做出一個完美的包裝設計。

四、特產包裝的色彩設計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習慣和文化積澱,對色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比如藏族就比較喜歡白色,他們喝的羊奶、身上的哈達、戴的帽子都是白色的。藏族認為白色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與此相反的是,漢族一般忌諱白色,認為白色與喪事掛鉤,不吉利。漢族最喜歡的顏色是紅色,每到節日,紅色就被充分地運用到服飾和裝飾物中去,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成為漢族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色彩。

把合適的民族地方色彩運用到合適的特產包裝上,能凸顯產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吸引顧客的眼球,進一步展示和發揚民族地域文化。比如,鮮豔的“中國紅”,展現了滿滿的中國味道。每當節慶日,這些具有民族色彩的產品接踵而至,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傳遞了節日的氣氛,真可謂是一場視覺的盛宴。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土特產的包裝必須要融入地方的特色文化,以不同的文化元素來表現產品的特殊價值,才能突出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使得產品超過了其土特產的基本內涵,從而促進該產品的銷售,對產品的品牌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通過對地方特有文化的起源以及地方人文風情進行分析並結合在包裝設計領域的應用實例,可以看出二者的結合與應用既讓地方文化得以傳承,又能形成新的包裝設計發展模式,實現了包裝設計發展與地方文化傳承的共贏。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水平對應提升,地方土特產作為地方特色產品,外包裝設計應有具有時代性、現代感。包裝設計與地方民族文化融合,能夠讓地方文化更加蓬勃發展,弘揚本土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了商業價值。

參考文獻:

[1]徐瑞華.地方名特產包裝設計策略探討——以南京地方名特產為例[J].藝術百家,2008(6).

[2]張筱蓉.民間剪紙藝術在地方特產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1(6).

[3]邵晶.淺析日本包裝設計中的民族特色[J].東京文學,2009(7).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學院藝術學院

指導老師:徐琳哲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