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鈞瓷設計融入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實踐與思考(1 / 3)

鈞瓷設計融入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學術論壇

作者:張曉珂

【內容摘要】瓷器是中華文明的偉大瑰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象征。尤其是鈞瓷以獨特的窯變藝術居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的美譽。伴隨著我國瓷器製造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對傳統瓷器製造工藝延續與創新意識的不斷增強,將鈞瓷設計融入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活動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文章對鈞瓷設計教育的重要性、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方麵進行探討,希望為實現鈞瓷教育,延續、發揚並創新我國的鈞瓷文化提供一定的指導與借鑒。

【關鍵詞】鈞瓷設計 高校 藝術設計教育

我國的鈞瓷藝術不僅具有悠久的曆史,蘊含著光輝燦爛的文化,同時也具有鮮明的民族精神和審美特征,是我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瓷器製造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對傳統瓷器製造工藝延續與創新意識的不斷增強,為鈞瓷藝術的傳承、保護、發展與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從鈞瓷學習與教育活動的角度來說,目前從事鈞瓷設計與製作活動的技師大都延續傳統的“拜師學藝”模式,直接跟隨專業人員進入到製作過程中去,尤其是在當前產業水平日益提高、分工日益細化的情況下,這些技師往往隻從事鈞瓷製作工藝中的一個環節,既缺乏對製作工藝的係統認識,同時對鈞瓷的美學特征、文化內涵、藝術水平等也缺少足夠的認識,從而極大地降低了鈞瓷珍品出現的可能性。而在當前部分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活動或者是文物鑒定專業對鈞瓷設計也略有論述,但這些內容不僅簡單、粗略,而且大都關注鈞瓷的審美特征和文化內涵,忽視了對製作工藝的詳細介紹,尤其是缺乏明確的人才培養目的和教育模式,無法滿足當前社會文化創意產業對應用型設計人才的需求。因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藝術設計教學經驗,以及對鈞瓷藝術的了解,對鈞瓷設計融入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方法和模式進行了簡單設想。

一、根據學生專業特征,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

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鈞瓷器物也會得出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從視覺的角度來說,其造型古樸而圖形色彩卻變化無窮,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和欣賞價值;從瓷器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說,鈞瓷在我國瓷器史甚至工藝美術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不僅蘊含著濃鬱的傳統文化和藝術特征,甚至其發展史都是一部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化著作;而且,從古代社會遺留下來的鈞瓷器物也是寶貴的文物,因此,還涉及文物鑒定的學習活動。除此之外,對鈞瓷製作工藝的研究、開發與學習活動也是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設置不同的教學目的。

首先,針對大眾化的學生群體來說,鈞瓷教學是傳統工藝教學內容中的一部分,其學習鈞瓷藝術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個人的傳統文化知識,了解鈞瓷藝術的發展曆程、藝術地位、審美特點以及文化內涵等方麵的內容,實現鈞瓷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光大。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目的應以知識普及為主,內容簡單有趣。

其次,針對文物鑒定尤其是瓷器鑒定專業的學生來說,對於鈞瓷的鑒定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他們除了要學習鈞瓷的發展曆程、藝術地位、審美特點以及文化內涵方麵的內容之外,還必須了解我國不同時期鈞瓷器物的造型、色彩、款識等方麵的知識,因此,教學目的應以培養鈞瓷鑒定人才為主,更多地傳授不同時期鈞瓷器物的細部內容。

最後,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對鈞瓷藝術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滿足社會對鈞瓷製作實用型人才的需要。他們既要了解鈞瓷審美特點、形態造型、選材與用料、裝飾語境等,同時還需要係統掌握鈞瓷的製作流程和各種工藝技巧,尤其是具有一定創新意識,能夠不斷地改進製作環境、製作工藝,從而製作出更多的鈞瓷精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因此,高校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出實踐能力強、工藝水平高、創新意識強烈的應用型人才。

二、鈞瓷設計在藝術設計教學活動中的教學內容分析

根據鈞瓷製作的現實需要,鈞瓷設計在藝術設計教學活動中的教學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麵:

1.掌握鈞瓷設計的內容、技巧與表現效果

首先是掌握鈞瓷設計的形態與造型技巧。我國鈞瓷造型主要分為器皿和陳設兩大類,其中器皿包括盆、碗、盤、罐、鼎、爐、樽、缽、盒、瓶等,以最初的以實用性為出發點,逐步過渡到實用與審美功能的統一。陳設類的鈞瓷多以人物和動物造型為主,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借鑒南方造型藝術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起來的,人物類以神仙造型居多,例如,如來佛祖、觀音菩薩、彌勒笑佛、財神送寶、武聖關公、鍾馗捉鬼、渡江達摩、金童玉女、濟公活佛、三個和尚以及福祿壽三星等;動物類以虎、獅、象、馬、牛、羊、鷹、龍、蟾、雞、駝、猴等造型居多,基本涵蓋了人們知道的所有動物,除此之外,還包括了神話中的麒麟或者是龍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