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哲文化智慧中舞蹈教學元素的汲取(3 / 3)

(2)身教是標杆

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教學需要,經常設計一些場景和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節進行教學,特別是在教學劇目的編排中,根據劇情需要設計的一些高難動作,人物性格的細膩刻畫,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然而,由於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專業素質與教師存在一定差距,經常達不到教師的要求,特別是在排練教學劇目時總是達不到實驗演出的標準。為此,教師要及時示範,運用身教法釋疑解惑。動作要手把手地教,對重點人物的刻畫要反複示範。例如,筆者2012年編創的教學劇目《駿影彪風》,反映的是一群蒙古族青年人在一望無際的遼闊草原上豪情奔放、歡歌笑語,頌讚美好生活的場景。在排練過程中,多數學生對劇情理解不透,出現動作呆滯、心情緊繃、麵部陰沉等現象。筆者通過難以計數的示範指導,為他們樹立起標杆,經過反複錘煉,該劇目在2012年華北五省市第六屆舞蹈比賽大學專業組中獲創作、表演一等獎。

3.“師正”與“課堂編創教學”的“臨場插柳”效應

課堂45分鍾,師生為零距離,是心有靈犀的最佳時期。抓住這個良好時機,教師把所需教授的內容或是需要和學生共同編創的意圖灌輸給學生,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富有哲理的名言。古人有專指愛情的,也有引申為事業的。此時筆者的用意是課堂編創“柳成蔭”的效應。眾所周知,柳樹有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隻要在特定的時間裏(冬春兩季)折一枝即插即活。課堂編創在某種程度上既不同於大型劇目創作,也不等於比賽節目的編導,它是一種教學實施,同時也是師生磨合共創的過程。課堂編創最容易突發靈感,一旦捕捉到最佳信息,教師也最容易及時輸入大腦,當場交給學生用場景或是動作,更或是用人物造型固定下來,就像插柳造林一樣,其成活率為100%,隻要稍加培植,就會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因此說,這種課堂編創“臨場插柳”的效應是其他形式無法比擬的,其收到的效果是“五新五活”,即新鮮活潑的人物形象、新鮮活潑的內在情感、新鮮活潑的肢體語言、新鮮活潑的藝術意境、新鮮活潑的實景感受。

結語

古代先賢名哲的文化智慧,既是曆史的,也是現代的。它不僅給現代人提供一種超越物欲的靈性、一種獨立卓然的自由境界,同時還為我們向著奮鬥目標步步攀高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撐。瑞士學者勝雅律從我國先賢名哲的文化智慧中受到啟迪,在其名著《智謀》的譯本中寫道,“這是一個既深邃又廣袤的天地。在這個天地裏,充滿著‘智慧可樂’。我作為一個西方人雖然隻是品嚐了其中的點滴,但深感其味無窮。”但願舞蹈教師能在這位學者的《智謀》中得到啟迪。總之,多看、多讀先賢名哲的經典原著,多學、多悟先賢名哲的文化智慧,在先賢名哲的文化智慧中薰習熙載,“發揮其徽緒,步趨其逸躅”。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強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意識,確保中國舞蹈文化在世界多樣文化中占據重要位置。

參考文獻:

[1]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M].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2]陳戍國.四書五經[M].長沙:嶽麓書社,2002.

[3]隆蔭培等.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4]胡爾岩.舞蹈創作心理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

[5]托尼·巴讚.思維導圖[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6]史大裏等.首屆中國舞蹈節文論集[C].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7]傅小青.舞蹈創作“選材”的重要性[J].舞蹈,2009(5).

作者單位:天津音樂學院舞蹈係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