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點透視”與研究型大學舞蹈教育
學術論壇
作者:王熙
【內容摘要】文章從中國畫的技法——“散點透視”的視角出發,探尋其與研究型大學舞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通性,總結出立足點的多元性、仰觀俯察的觀照方式、心物一元的審美引導以及放任自由的空間意識。並結合教學實踐,對研究型大學舞蹈教育進行全麵透視分析,以此來豐富舞蹈教育的內涵,並為其發展方向提出建設性意見,以推動舞蹈教育的多元化進程。
【關鍵詞】散點透視 舞蹈教育 多元性 仰觀俯察 審美引導 空間意識
散點透視是中國畫的基本透視法則,指畫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打破焦點透視的視域範圍 ,以遊動的視線來觀察和表現物象。不受自然的局限,不受空間的約束,更多的是仰觀俯察、回環往複的“流觀”性審美觀照與思維方式,在觀察物象、表現物象上更自由,更具靈活性,空間更大。隻有這種透視觀,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現中國人觀察事物的深廣度以及綜合性,使描寫景物的範圍和主觀情意的容量能得到充分發揮,享受心物一元的審美體驗過程。從這個視角來關注研究型大學的舞蹈教育,它們之間似乎有著一些不約而同的默契,我們把學校或教育者看成藝術家,把受教育者看成繪畫的欣賞者,從而建立起一種傳達、接收、反饋、再創造的教育模式,如果說藝術家和欣賞者通過藝術的滋養可產生心靈互動,那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通過舞蹈的熏陶能激發出思想碰撞。
一、立足點的多元性
散點透視要求視線的遊動,在不同的立足點上遊覽全景。而研究型大學的舞蹈係強調的是所謂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即人才技能的多元性,也就是社會所需要的“通才”。因此學校必須立足於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性和全麵性,依托人文與藝術學科教育的綜合背景,在注重專業文化教育與專業技巧培養相結合的同時,培養具有較高文化修養、了解舞蹈藝術基本規律、具有中外舞蹈專業基本技能、一專多能的高級舞蹈人才。研究型大學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發展教育環境和機遇,又因其擁有綜合、全麵、多元化的知識培養環境,使舞蹈係學生與舞蹈專業院校學生相比具有教育資源、信息資源共享的更廣闊、更豐富和更真實的求知空間,進而學生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自己的發展前景。從不同的立足點出發,學生們享有寬泛的課程平台。但如何利用好這個平台,在真正意義上塑造學生的社會生存力及就業發展力,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予以完善和實踐。
1.要培養“一專多能”的高級舞蹈人才,除了紮實的本專業基礎知識以外,應該多重視交叉性學科的學習,例如藝術創意、舞蹈管理學、教育心理學等。“以舞為主,博采眾長”是多所研究型大學對舞蹈人才培養目標的規劃。
2.研究型大學最大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強,具有豐富多元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資源。本科4年期間,鼓勵學生在完成本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選擇第二學位進行攻讀,如教育管理、學前教育、文學學位等。實踐證明,曆年舞蹈係畢業生的求職過程中,具有第二學位的學生受到了普遍的青睞,發展前景更好。
3.加大講座課和專家課力度。研究型大學普遍都有非常好的文化環境和專家隊伍,所開設的講座課和專家課有多樣、全麵、師資水平較高、可選性大的突出特點。秉承著“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理念,在不斷擴展學生國際化視野的同時,也不忘探尋民族文化之根。舞蹈係應鼓勵和強調學生在正常完成本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多角度地擴大知識麵以開拓文化視野,利於跨學科的課題研究,促進更多元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手段。許多學生在論文、課題、創作中所產生的較新的理論支點,恰恰來自於專業課以外的講座及專家課程給予的感悟和啟示。
二、仰觀俯察的觀照方式
王羲之著名的《蘭亭序》中就是以“仰觀俯察”的方式來探索世界的:“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如果說立足點的多元性強調的是研究型大學舞蹈教育的廣度(橫向遊動的視線),那麼仰觀俯察的觀照方式則是強調其深度(縱向遊動的視線)。“觀屬於宏觀,察屬於微察,觀之察之,是一種宏觀與微觀貫通的天地。宏觀求宇宙之大,微觀求品類之盛;宏觀達萬物之表,微觀入萬物之裏。”①這裏的論述對觀照方式和思維模式的認識得到了引向縱深的進展。由於人的時間、精力、能量有限,往何處延“深”是首要問題。所謂“一專多能”的人才,即在明確加強自己獨特的專業發展方向的同時,全麵掌握各舞種及舞蹈學科以外的專業知識,“多能”是建立在“一專”的基礎之上。顯然,仰觀俯察的關照方式最適合個人的專業發展方向,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建立有效的舞蹈思維模式、合理的觀察視角,全麵、透徹地看待舞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