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瀘沽湖摩梭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及反思(1 / 2)

瀘沽湖摩梭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及反思

學術論壇

作者:田野 王鷺

【內容摘要】瀘沽湖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當地的摩梭人是中國現存的唯一母係氏族社會群體。近年來,由於旅遊的無節製開發,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很大衝擊。如不加緊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不久的將來,這一人類社會發展史的“活化石”將不複存在。筆者認為,我們應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從立法的角度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免受外來文化的衝擊,做到理性、科學地製定當地發展建設規劃,同時結合我國國情,製定出切實有效的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摩梭人 保護策略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其中2/3位於四川境內,1/3位於雲南境內,摩梭人占當地人口的50%以上,摩梭人是中國唯一現存的母係氏族社會群體,有“女兒國”的美譽。

筆者在撰文之前10多年裏,經常前往瀘沽湖地區進行采風和科研工作,目睹了瀘沽湖發生的巨變,對於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遭受的衝擊與破壞感同身受,對造成如此現狀的原因也做了相應的調查和研究。筆者認為,避免外來文化的直接衝擊,成為當地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首要問題。

一、外來文化對摩梭人傳統文化的衝擊

瀘沽湖地區的摩梭人,千百年來的生活與世隔絕,當地的交通很不便利,又屬於高海拔山區,所以,母係氏族文化才得到了相對完整的保留。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各種資訊渠道的建立與開通,當地的原生態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1.父權社會對母權社會的衝擊

在文化的侵蝕方麵,首當其衝的是父權社會對母權社會的衝擊。雖然瀘沽湖地區號稱“女兒國”,但當地也不完全是母係氏族家庭,據不完全統計,在瀘沽湖旅遊正式開發以前,當地的父係家庭的比例已經達到了四成以上。隻是為了旅遊開發的宣傳,很多家庭對外名義上稱作母係氏族家庭,實際上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父係氏族家庭了。

2.信仰的衝擊

摩梭人的信仰遭受到了兩次以上的衝擊。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為達巴教。摩梭人的信仰第一次遭受衝擊可以追溯到元朝。元朝的統治者信仰藏傳佛教,隨著瀘沽湖地區的歸順,蒙古人將藏傳佛教也帶到了瀘沽湖地區。解放前,瀘沽湖地區的摩梭人基本上家家戶戶都信仰藏傳佛教,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經堂,每家人都要供養一個以上的喇嘛,但是,原始宗教達巴教,還是在藏傳佛教的強壓下頑強地存活了下來。第二次的信仰衝擊是當代的拜金主義思想,如不及時調整,有可能將原始宗教打殺殆盡。

二、摩梭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雖然現在瀘沽湖地區的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表麵上看來當地人依靠旅遊業,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此帶來的諸多負麵影響。現在,當地的很多生產和經營模式其實不是可持續發展模式。如何針對當地的旅遊業開發,製定一套可持續發展模式,應該是決策者思考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保證摩梭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更好地傳承下去,也是需要更進一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