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設計批評意識培育的價值
意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是指人的精神活動,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對客觀現實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除了作為一種心理或精神的活動,意識還具有代表個體獨立性的特點,指人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並能夠主動、自覺地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改造和創造活動,即自覺和主動。現代心理學實踐研究證明,意識是一切的先決條件,意識的建立和培養有利於事業的發生和開展。如果我們將“意識”作為促成設計批評的積極因素,那麼,除上述之外,設計批評的“意識”要素還在於利用批評的理論基礎,以專業和文化的視野塑造設計批評的科學係統,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從“意識”入手使設計批評“成為可能”的途徑中,培育未來設計師的現代設計教育將是其實現的關鍵。
從中國設計人才培養的起源不難發現,其源頭是傳統的“師徒傳承”的作坊式教育模式,這一模式在美術教育中尤為明顯,而設計教育源於美術教育,因此,重技法、少分析、重承順、少批判的美術教育模式也影響了設計教育批評意識的培育和批評理論的建設。今天,我國的設計教育人才培養仍然多以技能型訓練為主,多數院校的課程設置以技能型課程為主,而中外設計史、設計概論等理論課程相對較少,不少設計專業的學生在課程學習時,往往將大量精力放在技能學習過程上,忽視對設計本質價值的判斷和分析,這種過於側重技術性訓練而忽視理論學習的教育模式並不利於學生設計綜合能力的提高和長遠的發展。因此,批評的理論傳授及相關價值取向引導才是設計實踐的基礎,也是設計批評課程實踐的出發點。
三、設計批評的課程實踐
筆者嚐試在設計理論課程中加入設計批評的相關內容,試圖通過課堂理論講授和學生實地調查與批評討論,初步培育設計專業學生的批評意識。作為高等院校的設計專業,其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具有設計能力、審美意識和倫理精神的專業設計人才。在此類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具有設計批評意識和價值判斷能力實際上已經隱含在培養目標之內。試想,如果設計師不具備分辨設計品優劣的能力,沒有主動分析和批判設計現象優劣性的意識,這樣設計師很難能夠引導大眾審美,創造符合時代發展和滿足人類需求的優良設計品,就更談不上設計會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等更大的作用。而這種意識和能力培育的起點應該是在院校的課堂上,設計批評的課程實踐是未來設計師批評意識建立的起始。
在設計批評意識培育和建立的課程實踐中,筆者發現,在設計理論課程中加入相關的設計批評的內容,通過設計批評理論的講授和實際的調查批評,達到設計批評意識培養目的是目前設計批評課程實現的一種可行方式。相對於設計專業的其他實踐性課程,對設計批評內容的學習和調查實踐需要基本的設計理論、設計曆史知識以及相關的設計技能作為基礎,先修課程的學習將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方法,有助於客觀、正確建立設計批評的價值係統。因此,設計批評的課程設置應放置在設計概論、設計史、設計方法、設計思維和創意等課程之後進行,以便使學生在具備一定的設計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進行有目的和有意識的設計批評活動。
1.課程目標
設計批評的課程不同於一般的理論課程,與技能訓練設計課程也有著顯著的區別,
它要求學生在前期批評理論和相應知識背景及學習和考察的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從設計的視角以專業和人文的視野對設計現象、設計活動及設計產品進行分析批評,其最終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設計的價值判斷的能力。具體而言,就是培養學生基本的設計批評意識,掌握一定的設計批評方式方法,初步具備設計批評的能力,並引導學生將這種批評意識和能力融入到其未來的設計實踐活動中去。
2.課程設計
根據設計批評課程建設目標的需求,該課程采取理論講授、實際調查、論文評價、課堂演示、課堂討論和總結的組合方式,試圖通過多個環節的綜合起到培養學生樹立積極的批評意識、掌握批評方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