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講授內容涉及設計批評的主體與對象、設計批評的類型、設計批評的作用與意義、設計批評的調查分析以及設計的評價標準等理論問題,目的是使學生在進行調查實踐之前對設計批評的理論有先期的理解和認識。基本理論講授之後課程將安排學生對其周邊最感興趣的設計活動和現象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公共設施設計,如廣場、街道、車站、機場、賓館等的環境設計,也可以是公共空間中的某種係統的設計,如地鐵的導視係統、校園燈光環境等,還可以是某類具體的產品設計等。調查要求學生從哲學、設計史、實用、經濟、文化、藝術、社會價值等方麵對上述設計進行考察並撰寫出調查報告。在設計調查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參照的設計評價標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做出相應的價值判斷(表1),並對每種類型提供了具體參考的內容,幫助學生做出合理的判斷:
課程將學生分成小組,每2—3人為一組,各組討論選取各自感興趣的設計問題或設計現象及產品進行實踐調查,要求撰寫調查報告,製作演示課件,並在課堂上運用所學習和掌握的理論知識就調查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解,同時接受現場老師和同學就其所選擇的研究對象、調查方法、評價標準以及評價結論等進行提問和討論。
3.課程評價
設計批評的課程實踐有效調動了學生分析設計問題的積極性,不少學生都對其感興趣的設計品和設計現象進行細致的調研,內容包括校園公共設施、校園燈光環境、舊城區改造、都市風尚酒店、宜家產品、地鐵標識係統、城市公共建築環境等。學生通過實際的調研,結合所掌握的設計批評的理論知識,製定相應的評價係統,並試圖深入到設計問題的內部,以使用者和設計師的雙重身份進行對比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批評者所掌握的基本理論、批評者的專業和文化素養以及其所持有的價值觀念等都較為清晰地顯現出來,這不僅是對設計批評理論內容掌握的一次檢驗,更重要的是通過該課程培養學生建立設計批評的主動和專業意識,指導其設計實踐創作。通過該設計批評的課程實踐,參與課程的學生對現代設計的認識、判斷以及分析等的批評能力有了普遍提高,能夠通過各項指標較科學地分析一件設計作品的成敗優劣,而不僅僅是從簡單的感性好惡出發判斷設計價值,而這種批評的主體性恰恰體現了對其批評意識的喚醒,這將對其日後所從事的設計實踐活動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結語
當前,高校設計學教學中設計曆史和設計理論的課程相對較完善,但設計批評進入設計課程尚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設計批評的內容還遠未普及。設計批評是設計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設計教育發展的重要動因,應當被納入當前設計教育的環節中,批評意識的培養應成為設計教育關注的內容。設計批評課程實踐旨在構建一種可養成學生設計批評意識和能力的教育係統,通過這種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設計價值觀念,避免思維和意識上的“盲從”與“無序”狀態,構建合理的設計批評價值標準,並對學生的心靈和學術素養產生積極的影響,對其未來的設計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幫助,對完善設計教育係統而言也是富有價值的實踐。
(注:本文為北京師範大學學科基礎課程建設項目11—02—12號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夫也.提倡設計批評 加強設計審美[J].裝飾,2001(5).
[2]黃厚石.設計批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3]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祝帥.“中國當代設計批評的三個問題”[C].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08.
[5]餘強.設計藝術概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